第一章:寒山遇险
明朝万历年间,江南水乡,枫桥镇外十里许,有座无名青山,因山中常年云雾缭绕,林木幽深,当地人唤作“青丘山”。山中物产丰饶,尤以药材为盛,但山路崎岖,林深茂密,寻常人只敢在外围活动,采些常见的草药。镇上以砍柴为生的猎户张青山,是少数几个常入青丘山深处的人。
张青山年方二十有五,父母早逝,家中仅有一位年迈多病的老母王氏。他为人敦厚老实,沉默寡言,但心地善良,尤胜旁人。每日天不亮,他便扛起柴刀,背上竹篓,进山砍柴采药,换取些微薄银钱,奉养母亲。尽管生活清贫,他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善良,山中鸟兽,他从不滥杀,遇见受伤的,还会带回家里,好生照料。
这日,天气阴沉,山风呼啸,预示着一场冬雨将至。张青山惦记着家中快断炊的米缸和老母的药,顾不得天气恶劣,仍背起行囊入了山。他专拣熟悉的山路行走,砍了些耐烧的松柴,又在向阳的背风处采了几株常见的止咳草药。眼看天色越来越暗,山雨欲来,他决定不再深入,寻路下山。
就在他穿过一片茂密的松林,拐过一道山梁时,忽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微弱的呜咽声。那声音凄厉而哀伤,像是小动物受了重伤。张青山心头一软,放下了柴担,循着声音找去。
拨开厚厚的松针,他看到前方岩石缝隙间,蜷缩着一团火红色的影子。走近一看,竟是一只成年赤狐,体型不算小,但此刻却显得异常虚弱。它的右后腿被一个锈迹斑斑的兽夹紧紧咬住,鲜血淋漓,染红了周围的雪地。狐狸的皮毛本该油光水滑,此刻却黯淡无光,沾满了泥土和血污。它见有人靠近,虚弱地挣扎了一下,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威胁声,但眼神中却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张青山心中一紧。他知道这山里猎人多,设下的兽夹也狠,这狐狸怕是凶多吉少了。他虽是樵夫,却从不伤害这些生灵,更何况眼前这只已是如此可怜。
“小家伙,莫怕,我不是来害你的。”张青山放缓了声音,慢慢蹲下身,试图安抚它。
赤狐似乎听懂了他的话,停止了挣扎,只是用那双清澈而哀伤的眼睛望着他,眼泪似乎都要流出来了。
张青山小心翼翼地检查兽夹。这兽夹年代久远,弹簧力量却依然很大。他尝试了几次,都无法直接掰开。他环顾四周,找到一块有棱角的石头,垫在兽夹下方,然后用尽全力,一点一点地撬动着。他的手掌被粗糙的石头磨破了皮,渗出血丝,但他毫不在意。
终于,“咔哒”一声,兽夹被掰开了。赤狐重获自由,但它右后腿的伤口深可见骨,鲜血汩汩流出。它踉跄着想要站起来,却支撑不住,再次跌倒在地。
张青山看着它凄惨的模样,二话不说,解下自己束腰的旧布带,撕下一条干净的布条,小心翼翼地为狐狸包扎伤口。他的动作很轻柔,尽量减少它的疼痛。狐狸全程都乖乖地趴着,眼神中的警惕和敌意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依赖和感激。
包扎完毕,雨势渐大。张青山知道,若不赶紧带它回去,这只受伤的狐狸在野外很难存活。他犹豫了一下,看了看自己单薄的衣物和背上的柴担,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