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这日宿在破庙,月光透过残窗,照得“平生”剑寒芒流转。我摩挲剑身,想起师父说的“不负己身”,可“自己的道”,究竟藏在这江湖的哪处角落?破晓时分,庙外忽传马蹄声,十来个黑衣人闯进来,为首者面罩遮面,却露出半枚玉蝉—— 与师父守道堂石墙缝隙里那枚,一模一样。

黑衣人持利刃围攻,我剑招凌厉,却见他们招式,竟有师父授武时的影子。拼杀间,为首者面罩被挑落,露出中年汉子的脸,颈间玉蝉随挣扎不断晃动。我收剑喝问:“你从哪得这玉蝉?” 汉子眼中满是恨意,叫道:“二十年前,有个书生模样的人,抢我家传玉蝉,还……” 话未说完,他忽口吐黑血,倒地而亡。

余下黑衣人惊惶逃窜,我提剑追至林深处,见一竹舍隐于翠竹间。舍内老者鹤发童颜,见我入内,目光复杂,缓缓笑道:“无双,二十年了,你终于找来。” 我握剑的手发颤,厉声追问:“你是谁?与我师父、玉蝉何干?” 老者抬手指向旁侧石壁,其上刻着“来去自由”,笔锋竟与守道堂那幅字如出一辙。

“当年,你师父与我同入江湖,都想寻‘不负己身’之道。他守着山,我逐着名。后来他悟了,我却陷在权力争斗里。那夜大雪,他本是来劝我回头……” 老者指着自己心口,语声哽咽,“我妒他洒脱,遣人扮山匪劫他,却不想……” 他从怀中掏出半幅字,正是“来去自由”残片,“他拼着最后一口气,把这半幅字、玉蝉,还有你…… 托付给我,让我护你长大,可我…… 我私心作祟,直到今日才敢相见。”

我望着石壁字迹,想起师父中年时鬓生白霜、青袍洗旧的模样,那些零散片段,如“平生”剑招,在心底渐渐拼出全貌—— 师父当年,原是为护我,才守在山上,把“来去自由”困成枷锁;而他自刎,或许是要断了自己的“旧道”,逼我寻“新途”。

老者跪向我:“无双,我害了你师父,愿以命偿。但求你明白,你师父一生,从未负人,也从未负己。他的道,是‘舍’,可你的道……” 我收剑入鞘,青袍拂过满地残花。原来师父早把“道”,藏在教我习文练武、赠我“平生”剑时,藏在守道堂那幅字、最后一课里。他让我“找自己的道”,不是抛却过往,而是带着他给的骨血,在这江湖,以剑护善,以心承恩,不负相遇,不负苍生。

3 扬州风云

离了竹舍,我沿运河行至扬州。码头上,官船横霸,船工们敢怒不敢言。一老船工被官兵推搡落水,我纵身跃下救人,上岸时,“平生”剑已架在军官颈间:“官船占道,民何以生?” 军官色厉内荏:“这是…… 是知府大人的船!”

忽闻锣鼓声,知府仪仗而来。知府见我青袍素剑,却识得“平生”剑鞘纹路,惊道:“二十年前,有位剑客,也是用这般剑鞘,救过扬州城……” 我心猛地一跳,追问详情。

原来当年扬州遇洪,贪官截留赈粮,一青袍剑客夜劫官仓,赈济百姓,却被官府通缉。后来剑客与官兵对峙时,为护百姓,独战百兵,虽杀出重围,却也身负重伤。那剑客逃离前,曾在码头石壁留字,字里行间,有“来去自由”之意,与我守道堂那幅字,笔法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