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叫周清菡,家父在前面街角开了一家灯笼铺。"少女微微一笑,"我看你衣着虽旧,却不像寻常乞丐,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晏明远苦笑一声,简单说了自己的遭遇。周清菡听完,轻叹道:“世事无常……这样吧,家父近日正缺人手,你若愿意,可以来帮忙做些杂活,至少有个落脚之处。”

就这样,晏明远跟着周清菡来到了周家灯笼铺。铺子不大,门前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在暮色中散发着温暖的光。铺内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正在灯下编织灯笼骨架,见女儿带了个陌生男子回来,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爹,这位是..."周清菡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周石匠放下手中的竹条,上下打量着晏明远:“原来是晏家的公子……老汉虽然只是个做灯笼的,但也听说过晏家的事。朝廷既然已经定了罪,老汉不便多说什么。不过……”他顿了顿,“既然清菡带你来了,你就先住下吧。后院有间柴房,收拾一下还能住人。明日开始,你跟着我学做灯笼,工钱没有,但管你吃住。”

晏明远深深一揖:"多谢周伯收留。"

那一夜,晏明远躺在柴房的草堆上,听着外面秋风呼啸,久久不能入睡。他想起了父亲书房里那些他从未认真读过的账本,想起了母亲临终前绝望的眼神,想起了那些趋炎附势的"朋友"...泪水无声地滑落,打湿了稻草。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周石匠就来敲门。晏明远揉着酸痛的腰背,跟着老人来到后院工坊。地上堆满了竹条、绢布和各色颜料,空气中弥漫着浆糊和竹子清香混合的气味。

"做灯笼,第一步是选竹。"周石匠拿起一根青竹,"要选三年生的,太嫩易折竹子太老,难以弯曲。"他熟练地用刀将竹子劈成细条,然后放在火上微微烤热,手指灵巧地将其弯成圆形骨架。

晏明远看得入神,不禁问道:"周伯,这手艺学了多久?"

"我十岁跟着师父学艺,到如今已经四十三年了。"周石匠头也不抬,"怎么,嫌时间长?"

晏明远连忙摇头:"不是...我只是..."他忽然想起父亲曾说过类似的话——"咱们晏家的丝绸生意做了三代人,你当是儿戏吗?"当时他只当是父亲唠叨,如今想来,字字锥心。

"试试看。"周石匠递给他一根竹条和一把小刀。

晏明远接过工具,学着老人的样子劈竹。谁知力道不对,竹条"啪"地断裂,锋利的边缘在他手上划出一道口子。

"嘶——"他倒吸一口凉气,鲜血立刻涌了出来。

周石匠摇摇头,从怀里掏出一块布条递给他:"包扎一下。做手艺活,受伤是常事。我手上的茧子,都是几十年磨出来的。"

晏明远笨拙地包扎着伤口,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轻笑。回头一看,周清菡正端着早饭站在门口,见他出糗,忍不住笑出了声。

"笑什么笑!"晏明远恼羞成怒,语气不自觉地带上了昔日少爷的骄横。

周清菡却不害怕,反而走近几步:"哟,晏公子脾气还不小嘛。怎么,在我们这小铺子里耍威风?"她将粥碗重重放在桌上,"爱吃不吃!"

晏明远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道歉:"周姑娘,是我不好..."

周清菡轻哼一声,随即转身离去。周石匠看着两人的互动,眼中闪过一丝若有所思的神色,但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喝起了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