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明远受宠若惊,连忙举杯:"是我该谢谢周伯和清菡的收留之恩。没有你们,我恐怕早已..."
"大过年的,不说这些。"周清菡打断他,脸颊因酒气而微红,说道,"爹,尝尝我包的饺子!"
欢声笑语中,晏明远第一次感受到了平凡的幸福。这种幸福不似从前晏府年夜宴的奢华热闹,却更加真实温暖。
正月初五,汴京城迎来了上元节前的第一个灯会。晏明远和周清菡早早就在最繁华的街口占了个好位置,挂出了精心准备的各种灯笼。
"这个'福灯'真的能卖出去吗?"周清菡有些担忧地看着晏明远最新设计的灯笼——那是一个红色的圆灯笼,上面用金粉写满了各种字体的"福"字,底部还缀着流苏,看起来确实喜庆,但价格却是普通灯笼的三倍。
晏明远胸有成竹:"放心,我打听过了,今年朝廷要在上元节大办灯会,许多官员家眷都会出来赏灯。这些人不缺钱,就缺新鲜玩意儿。"
果然,刚到晌午,一位衣着华贵的夫人就被"福灯"吸引了目光。
"这灯笼倒是别致,"夫人仔细端详着,"为何叫'福灯'?"
晏明远上前一步,恭敬地解释道:"回夫人,这灯笼上的'福'字共有九十九个,寓意'长长久久'。点上灯后,金光映照四周,象征'福满乾坤'。若是在上元节挂在家中,可保一年福气盈门。"
夫人眼前一亮:"好口才!多少钱?"
"二两银子。"晏明远回答道。
周清菡在一旁倒吸一口凉气——这价格抵得上普通灯笼十个了!
谁知那夫人二话不说就让丫鬟付了钱,还问道:"可还有别的样式?"
晏明远从摊位下又拿出几个不同设计的"福灯":"这是'福寿双全'灯,这是'五福临门'灯,这是'福星高照'灯..."晏明远介绍道。
最后,那位夫人一口气买了六个不同样式的"福灯",还说要推荐给其他夫人。等她走后,周清菡难以置信地看着手中的银子:"这就...卖出去了?"
晏明远笑道:"上元节讲究的就是个吉利。这些富贵人家,花几两银子买个彩头,划算得很。"
接下来的几天,"福灯"的名声不胫而走,周家灯笼摊前常常排起长队。周石匠不得不日夜赶工,还临时雇了几个帮工,才勉强满足需求。
上元节当晚,汴京城灯火通明,宛如白昼。皇宫前的广场上,官家与民同乐,共赏花灯。晏明远和周清菡也收了摊,随着人流赏灯游玩。
"快看!那个好像是我们做的灯笼!"周清菡突然指着不远处一座彩楼惊呼。果然,楼檐下挂着一排"福灯",在夜色中熠熠生辉。
晏明远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三个月前,他还是个无家可归的落魄公子;如今,他亲手制作的灯笼却挂在了汴京最显眼的地方。
"明远,你看那边在猜灯谜,我们去试试吧?"周清菡兴奋地拉着他的袖子说道。
两人挤到灯谜摊前,周清菡取下一个灯笼下的谜笺:"谜面是'一轮明月挂天边',打一字。"
晏明远思索片刻,笑道:"可是'明'字?"
摊主赞许地点头,说道:"公子好才智!这是奖品。"他递过一支精致的毛笔。
周清菡开心地接过笔:"真厉害!我们再猜几个吧?"周清菡兴奋地说道。
那一晚,他们猜灯谜、看杂耍、吃糖人,玩得不亦乐乎。当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时,周清菡仰着头,眼中映着绚烂的光彩。晏明远看着她被烟花照亮的侧脸,心跳突然加快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