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情感专栏作家,教人如何经营亲密关系。
>男友却总在我倾诉时玩手机,争吵后冷战数日。
>绝望之际,我遇见程远,他记得我说过的每句话,每个眼神都懂我的脆弱。
>当我决定离开男友时,却看见程远手机里弹出消息:
>“陈默先生,第三期情感教练课程续费成功,请查收今日《哄回女友话术指南》。”
>而发信人备注,赫然是我男友的名字。
---
指尖下的键盘冰冷光滑,屏幕亮得刺眼,光标在空白的文档页面上固执地跳动,一下,又一下,像极了我此刻悬在焦躁边缘的心跳。又是专栏截稿日,又是无话可说。编辑的催命符在邮箱里闪着红光,而我这个专靠贩卖情感智慧为生的情感专栏作家,自己的感情却已是一片荒芜的废墟。
空气里还残留着昨夜争吵后凝滞的冰冷气息,像一层看不见的霜,冻得人骨头缝都发疼。陈默摔门而去的巨大声响,此刻仍在我耳膜深处嗡嗡回响。导火索微不足道——我只是想跟他聊聊今天在出版社遇到的一个棘手作者,刚起了个头,视线扫过他低垂的脸庞,那熟悉的、被手机屏幕蓝光映亮的专注神情,像一根烧红的针,瞬间刺穿了我最后一点摇摇欲坠的耐心。
“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的声音大概比我想象的更尖利,带着自己都陌生的颤抖。
他猛地抬起头,眼神里掠过一丝被打断的不耐烦,随即是那种让我痛恨的、习以为常的茫然:“啊?听着呢听着呢,你说就是。”手指却还下意识地在屏幕上滑动了一下。
“听着?”我听见自己干涩的笑声,像枯叶被碾碎,“陈默,你告诉我,我刚才说到哪里了?那个作者的名字是什么?”
他的眼神明显慌乱地游移了一下,嘴唇动了动,最终归于沉默。那沉默比任何咆哮都更具杀伤力。又是一次单方面的战争,我的愤怒与绝望撞在他用沉默和手机屏幕筑起的无形壁垒上,碎成齑粉。冷战,再次降临。这间我们共同生活了三年的公寓,骤然变得空旷冰冷,巨大的落地窗外,城市璀璨的灯火显得如此遥远而冷漠。空气沉重得如同灌了铅,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胸腔深处隐隐的钝痛。这就是我苦心经营了三年,如今却只余下疲惫和空洞的关系。
手指无意识地在冰冷的手机屏幕上滑动,社交软件那些精心修饰过的笑脸和晒出的幸福碎片,此刻都像一种无声的嘲讽。手指悬在一个个名字上方,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拨出的号码。向谁诉说?说我这情感专栏作家,是个连自己爱情都经营得一塌糊涂的失败者?自嘲的酸楚涌上喉头,带着浓重的苦涩。
就在这时,屏幕顶端毫无预兆地弹出一条新的信息提示,来自一个陌生的号码。没有姓名备注,只有一行简洁到近乎突兀的文字:
【你值得更好的倾听。】
心跳,毫无征兆地漏跳了一拍。指尖悬在信息上方,犹豫着。是垃圾广告?还是某个知道我职业身份的无聊读者?可这七个字,像一枚精准的子弹,不偏不倚地击穿了我此刻最脆弱、最隐秘的渴望——倾听。被看见,被理解,被真正地听见。仿佛在无边无际的黑暗泥沼中,有人精准地抛下了一根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