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雨晴的笔尖在纸上顿住:"十五年前...需要查查那时候发生了什么。"
"已经安排了。"陈默站起身,"沈教授,我希望你能加入专案组。凶手的心理画像对我们至关重要。"
沈雨晴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凶手有艺术倾向,可能是受过专业训练却不得志的人。他视杀戮为创作,每个被害人都是他作品的一部分。字母和姿势是他留给我们的'线索',他在玩一个游戏。"
"游戏?"陈默的声音冷了下来。
"对他来说是的。"沈雨晴迎上陈默的目光,"但对我们来说,这是阻止下一个死亡的倒计时。"
第三具尸体出现在预料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
王芳,32岁,钢琴教师,被发现在音乐教室的钢琴前,双手搁在琴键上,仿佛正在演奏。她的太阳穴有一个细小的弹孔,血迹顺着脸颊流下,在白色连衣裙上绽开一朵暗红的花。
"死亡时间约在凌晨2点到4点。"法医检查后汇报道,"小口径手枪,近距离射击,一枪毙命。"
陈默的目光落在钢琴谱架上——那里本该放着乐谱,现在却只有一张白纸,上面用铅笔写着字母"A"。
"ETA..."小李念出声,"这是什么意思?预计到达时间?"
沈雨晴蹲在尸体旁,轻轻抬起死者的左手:"同样的银戒指。"她转向陈默,"三名受害者之间肯定有我们还没发现的联系。"
陈默的手机再次响起,是技术科打来的。"陈队,我们查到十五年前,这三名受害者都曾就读于同一所艺术高中。更重要的是,那所学校在当年发生过一起学生自杀事件。"
"自杀学生叫什么名字?"陈默急切地问。
"苏雯,17岁,美术特长生。根据当年的新闻报道,她是从学校天台跳下的,留有遗书称遭到同学排挤。"
沈雨晴已经打开了笔记本电脑:"我需要当年事件的详细资料,特别是涉及这三名受害者的部分。"
陈默转向小李:"立即调查苏雯的家庭背景,看看她是否有还在世的亲属。"然后又对沈雨晴说:"如果凶手是按照字母顺序杀人,下一个字母会是什么?"
沈雨晴在纸上快速写下"ETA":"如果这是单词的一部分,下一个可能是'N',组成'ETAN'...但这不像是完整单词。或者凶手在倒着拼写,那么下一个可能是'H'..."
"无论如何,"陈默的声音沉重,"我们只有三天时间了。"
第二节专家协助
市立大学犯罪心理学系的走廊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陈默在标着"沈雨晴教授"的门前停下,抬手看了眼手表——三点整。他轻轻叩门,指关节与实木门相撞发出沉闷的声响。
"请进。"
声音冷静而清晰,像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播音员,却又带着学者特有的克制。陈默推开门,扑面而来的是咖啡香和纸张的气味。
沈雨晴的办公室比他想象中要拥挤。四壁书架上塞满了硬皮专业书籍,几个透明文件盒整齐地码放在角落,标签上写着各种案件编号。她的办公桌正对门口,背后是一扇半开的窗户,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像是某种待解的密码。
"陈队长。"沈雨晴站起身,伸出手。她穿着简洁的深蓝色衬衫,黑色直筒裤,唯一的装饰是腕上一块银色方表。三十岁出头的年纪,却已经有了教授头衔,陈默在来的路上已经查过她的履历——哈佛心理学博士,专攻连环杀手行为分析,参与过多个重大案件的侧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