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诡异规条,初露端倪
就在陆知远被拉着要入席时,刚才还笑呵呵的白翁脸上骤然褪去笑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严肃、近乎阴沉的凝重。他拉住陆知远的胳膊,周围的嘈杂仿佛瞬间静止了一瞬。
“小道长,”白翁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入乡随俗,我白家村夜宴有三条规矩,请您务必遵守。”
他的目光锐利得如同刀锋,紧盯着陆知远,一字一句道: “第一条:无论何时,天黑之后,绝对!不能!照镜子!” “第二条:夜宴之中,若听到背后有人叫你的名字——无论声音多熟悉,多急切——记住!绝!不!可!回!头!” “第三条……”他的视线扫过满桌丰盛的菜肴,尤其在那大盘色泽红亮的炖肉上停留了一瞬,“第三条尤为重要——所有宴席上的食物,尤其是这些肉,千万!千万!不能入口!” 最后那句“不能入口”,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种诡异的颤音。
这三条禁忌犹如三根冰冷的针,刺穿了陆知远刚刚因寻得避身之所而稍安的心。照镜子、名字呼唤、食物不能吃……这哪里是待客的规矩?更像某种不可名状的恐怖仪式!他想起道门典籍中关于某些鬼魅精怪的记载,常常伴随着特定的禁忌和束缚。一种强烈的不安攫住了他,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撞击。他面上勉强维持着平静,拱手道:“老人家放心,小道记住了。”
就在这时,陆知远的目光穿过攒动的人头,瞥见广场边缘廊檐下昏暗的阴影里,静静立着一个少女的身影。她身形纤细,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素色衣裙,黑发简单地挽着,面容在阴影里模糊不清。但那一瞬间的视线交汇,陆知远捕捉到了什么——那是一双清透得近乎悲伤的眼睛,里面盛满了无法言说的恐惧、绝望和一种……极深的歉意。她似乎想张口说什么,嘴唇刚一动,旁边一个身材敦实、笑容僵硬的中年妇人便如同瞬移般出现在她身边,重重拍了一下她的肩膀。
“白烛丫头,愣着干嘛?贵客来了,还不快去端热茶来!”妇人的声音响亮又带着刻意的热情,几乎盖过了雨声。那个叫白烛的少女猛地一颤,眼中的复杂情绪瞬间被一种惊恐的麻木取代。她迅速垂下头,低低应了一声“是”,便像一道幽影般消失在了人群中。
陆知远的心猛地一沉。那个眼神,还有村民那警惕的动作……这个村子,这个夜宴,绝不像表面那么简单!他感觉黑暗深处,无数双无形的眼睛正冰冷地注视着自己。
(四) 蛛丝马迹,假象如雾
陆知远被强行安排在首席坐下,白翁亲自作陪。面前的碗筷摆放整齐,杯中斟满了清亮的酒水,周围的劝菜声、碰杯声此起彼伏。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调动起全部的观察力,像在青虚观研读典籍时一样,开始在细微处寻找破绽。很快,他发现了四点不当之处。
第一点:他借着酒盏里摇曳的烛光,装作不经意地观察周围。奇怪!村民们在灯火下活动,本该投射出清晰的影子。然而,无论是走动、弯腰、还是抬手,陆知远都未能清晰看到一个完整的、像他脚下那样稳定的人影!只看到一种模糊、晃动、如同浑浊水波般的暗色晕影,仿佛他们的存在本身就不够“实在”,光线在穿过他们时发生了某种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