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他依旧放学就钻进房间,关上门,在里面摆弄他的积木,或者对着那本早已翻旧的恐龙绘本发呆,连吃饭都低着头,快速扒拉几口就放下碗。我的目光追随着他小小的、沉默的背影,心里像堵着一块湿透的棉花,沉甸甸的,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酸涩的滞重感。 那天下午,阳光懒洋洋地洒在客厅地板上,我麻木地叠着一堆小山似的衣服,手机就放在旁边。屏幕亮了一下,是闺蜜阿雯发来的一条语音信息。我随手点开,一个温和而充满力量的男声流淌出来: “……为人父母,我们常常习惯用吼叫来表达焦虑、表达爱,甚至表达无能为力。但吼叫,从来不是教育,它只是我们自身情绪的失控宣泄。那些带着刺的言语,那些瞬间拔高的音量,会像最尖锐的针,深深扎进孩子幼小的心灵。这些刺,不会自行消失,它们会在心里生根、发芽,长成自卑、胆怯、敏感,甚至是对世界的不信任……” 我叠衣服的手僵住了。

那些话,每一个字都像精准的锤子,敲打在我最不敢触碰的地方。王琨老师的声音平稳地继续着: “……孩子变得胆小懦弱,不敢表达自己;变得自卑,总觉得自己‘不行’;变得喜欢躲起来,试图在封闭的空间里寻找一丝安全感;甚至,他们会在某个时刻,突然爆发出你意想不到的暴躁——因为他们从你这里学到的唯一处理激烈情绪的方式,就是吼叫和发泄……” “自卑、胆小、爱躲房间、偶尔暴躁……” 我喃喃地重复着,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紧,几乎无法跳动。这描述的,不就是我的小宇吗?一字不差!那个缩着肩膀不敢抬头的孩子,那个对着玩偶说自己没用的孩子,那个在老师提问时紧张发抖的孩子,那个偶尔会毫无征兆地踢翻小凳子的孩子……一幕幕画面在我眼前飞速闪过,清晰得令人窒息。

“这些刺,扎进孩子心里会发芽……” 王琨老师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穿透灵魂的力量。这句话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猛地烫在我的心上,烙下一个深可见骨的印记。 “啊……” 一声压抑不住的呜咽从我喉咙深处挤出来。我再也支撑不住,手机从无力的手中滑落在地毯上。我蹲了下来,蜷缩在那一堆刚叠好、还带着阳光味道的衣服旁边,把脸深深埋进膝盖里。滚烫的泪水汹涌而出,瞬间浸湿了布料。巨大的愧疚和迟来的清醒如同海啸,将我彻底淹没。原来我一直以为只是“脾气不好”的小毛病,早已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片片荆棘,把他生生逼成了一只蜷缩起来、对任何风吹草动都惊恐万分的“小刺猬”。他用沉默和躲避,在抵御着我这个本该是他最安全港湾的人,带给他的伤害。 不知过了多久,脸上的泪痕已经干涸紧绷。我抹了一把脸,几乎是扑过去捡起地上的手机。

阿雯的信息下面,果然附着一个链接。我颤抖着手点开,是王琨老师关于“情绪补救”的系列分享音频。我急切地拖动进度条,像在溺水时拼命寻找一块浮木。 “……补救,永远不晚。” 王琨老师的声音此刻如同天籁,“这里有五件小事,请从今天开始尝试:第一,每天找机会,真诚地说出孩子的一个优点;第二,设立清晰界限,温和而坚定,但永远记得——自己失控了,也要认错,也要承担后果;第三,每天花哪怕十五分钟,全情投入地做一件孩子喜欢的事;第四,照顾好自己,疲惫干涸的心田,浇灌不出平和的花朵;第五,学习具体的情绪管理方法,替代吼叫……” 我像抓住救命稻草,手忙脚乱地翻出茶几下的笔记本和笔,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弱天光,一个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