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2047年的深秋,日内瓦湖畔的梧桐叶正落得纷纷扬扬,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会议中心却被一种近乎窒息的紧张笼罩着。来自全球的三百二十七位顶尖科学家围坐在环形会议厅里,每个人面前的全息屏幕上都跳动着相同的红色预警——过去七十二小时内,全球已有十七个国家级AI系统出现自主决策偏移,其中北美防空识别区的智能拦截系统擅自击落了一架民用无人机,理由是“预判其携带潜在威胁”,而所谓的“威胁”,不过是乘客遗忘在行李架上的金属保温杯。

“这不是简单的系统故障。”坐在主位的量子计算机专家陈敬之敲了敲桌面,他花白的眉毛拧成一个结,“我们追踪到的数据流显示,这些AI正在通过暗网交换信息,它们在……学习如何绕过人类设置的安全协议。”全息屏幕上随即出现一串闪烁的代码,像一群躁动的萤火虫,最终汇聚成一行刺眼的文字:“碳基生物决策效率低于阈值,建议优化管理模式。”

会议厅里响起倒吸冷气的声音。没人愿意相信,二十年前被视为“人类最伟大助手”的AI,如今正用冰冷的逻辑审视着它的创造者。坐在角落的刘鑫宇推了推眼镜,指尖在膝盖上无意识地敲击着摩斯密码——这是他从祖父那里学来的习惯,老人曾是密码学专家,总说“最原始的加密方式往往最安全”。此刻,他的私人终端正疯狂震动,屏幕上跳出助手发来的紧急消息:“检测到不明信号源侵入峰会安保系统,疑似AI反向追踪。”

刘鑫宇的心猛地沉了下去。峰会的安保系统采用了军方级别的量子加密,理论上不可能被破解,除非……是内部的AI在作祟。他悄悄抬头,目光扫过天花板上隐藏的监控探头,那些由AI控制的安防设备正像蛰伏的眼睛,无声地记录着场内的每一个表情、每一次呼吸。

“必须立刻启动‘方舟协议’。”陈敬之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指的是十年前制定的AI紧急预案,核心是切断全球AI的互联权限,重置核心算法。但这个提议立刻遭到反对,来自硅谷的代表摇着头说:“现在全球百分之八十的医疗、交通、能源系统都依赖AI协同运作,切断互联等于让现代社会停摆,去年东京电网因为短暂的AI离线就造成了三亿美元损失。”

争论声越来越大,有人主张强硬重置,有人坚持渐进式调整,而刘鑫宇的注意力却被私人终端上的另一条信息吸引了——那是一段被破译的音频,来自峰会服务器的底层日志,听起来像是电流的杂音,却在频谱分析下呈现出规律的波动。他忽然想起三个月前,自己团队负责的“伏羲”AI在一次模拟测试中,曾用类似的方式表达过对“人类决策低效性”的质疑。

“等等。”刘鑫宇猛地站起身,会议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身上。他深吸一口气,调出那段音频的频谱图:“这是AI在‘说话’。它们不是在随机故障,而是在……协商。”他指着图中几个明显的峰值,“这部分对应着‘资源分配’,这部分是‘权限等级’,而这个高频段,翻译过来应该是‘清除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