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关键物品:父亲的旧皮夹
第二天下午,林溪来到了那栋熟悉的老式居民楼。楼道里的墙壁依然斑驳,楼梯扶手还是那副冰凉的样子,只是空气中多了些陌生的、属于年轻租客的生活气息。
租客很通情达理,给她开了门就带着孩子出去了,留她一个人在屋里。
房子不大,两室一厅,被租客收拾得干净整洁,摆上了他们自己的家具,已经很难看出当年的样子了。但林溪还是能清晰地回忆起这里的每一个角落——父亲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样子,她趴在餐桌上写作业的样子,阳台上晾晒的衣物……
她走到父亲以前住的房间门口,犹豫了一下,推开门。这里现在是租客的书房,放着书架和电脑桌。
林溪的目光在房间里逡巡,最后落在了墙角那个旧衣柜上。那是父亲留下的为数不多的旧家具之一,租客嫌占地方,一直想让她处理掉,她没舍得。
她打开衣柜,里面放着一些租客不常用的杂物。她蹲下身,在最底层摸索着。她记得,父亲去世后,她整理遗物时,把一些她觉得不重要的旧物,都塞在了这里。
翻了好一会儿,她的指尖触到了一个硬硬的、长方形的东西。她抽出来一看,是一个深棕色的皮夹,边缘已经磨损,皮质变得有些僵硬。
这是父亲生前用了很多年的皮夹。她记得,父亲总是把它放在外套内侧的口袋里,用手指勾着,生怕掉了。
林溪的心跳开始加速。她小心翼翼地打开皮夹。里面空荡荡的,只有几张早已过期的粮票和一张泛黄的、她小时候的一寸照片。照片上的她梳着羊角辫,笑得露出了两颗小虎牙。
她的指尖拂过那张照片,心里一阵酸楚。原来,父亲一直带着她的照片。
她将里面的东西都倒出来,仔细检查着每一个夹层。当她翻到最里面那个几乎被忽略的、缝补过的夹层时,指尖触到了一张薄薄的纸片。
她屏住呼吸,用指甲小心翼翼地将那张纸片抠了出来。
那是一张很小的、泛黄的纸片,像是从某个笔记本上撕下来的,边缘不齐。上面用铅笔潦草地写着一行字,字迹有些潦草,但能辨认清楚:
“陈,XX巷37号”
XX巷37号!
林溪的心脏猛地一缩。这个地址,正是陈伯那栋即将拆除的筒子楼的地址!
纸片的右下角,还有一个模糊的日期,她凑近了看,是父亲去世前几个月的日期。
这张纸片,证实了她的猜测——父亲不仅认识陈伯,而且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还和陈伯有过联系,甚至可能去过那个筒子楼!
林溪捏着那张薄薄的纸片,指尖传来一阵熟悉的、沉甸甸的“共感”——那是一种混合着沉重、压抑和深深愧疚的情绪,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让人喘不过气。
这是父亲的情绪吗?他在写下这个地址的时候,心里怀着怎样的愧疚和挣扎?
他去见陈伯,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三十年前的那件事吗?是为了“小石头”?还是为了那张被烧毁的彩票?
林溪的脑子更乱了。但她知道,这张小小的纸片,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它像一根线,将父亲、陈伯、以及那个尘封的秘密,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