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积禅师站在山门内的古松后,目送那瘦小的背影消失在晨霭深处,手中捻动的佛珠停顿了片刻,终是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缘起缘灭,非人力可强留。
山下世界,远比陆羽想象的更为喧嚣,也更为艰难。战乱虽平,但民生凋敝,盗匪时有出没。他身无分文,只得依靠偶尔为人抄写经文、甚至卜卦算命换取些许粗劣食物。夜间,便蜷缩在破庙残垣或好心的农家草垛里。
但他很快发现,自己并非一无所有。
一日,他饥肠辘辘,行至竟陵城外一处简陋茶摊。摊主是个愁眉苦脸的老汉,正对着锅里熬煮得黑浓苦涩、散发异味的茶汤发愁,嘴里嘟囔着:“这般的货色,如何卖得出去……”
陆羽驻足,那刺鼻的气味让他本能地蹙眉。他瞥见摊上摆着的茶叶,粗老杂乱,色泽暗淡。
“老丈,”他忍不住开口,声音还带着少年的清亮,语气却老道,“此茶采自坡地瘠土,又遭雨伤,本已质次。烹煮之水乃附近淤积河水,土腥气重,且火候太过,‘水老’而汤败,焉能不苦?”
老汉一愣,见是个半大的小和尚(陆羽仍穿着僧袍),本欲呵斥,但听其言竟切中要害,不由奇道:“你这小师傅,懂茶?”
“略知一二。”陆羽走上前,净手后,取过一些茶叶仔细看了看,又嗅了嗅,“此茶虽次,却非不可救。请借釜镬一用。”
他请老汉取来山泉水,亲自刷洗茶具。并不用摊上那久积茶垢的浑锅,另取一铫,待水沸如鱼目,微有声时,精准投茶。只见他手法流畅,撇沫、育华、分酌,动作如行云流水,竟带了几分禅意。
不过片刻,一碗色泽较之前清亮许多、热气袅袅的茶汤端到老汉面前。
老汉将信将疑,接过啜饮一口,霎时呆住——入口虽仍有粗茶的涩感,却再无那令人作呕的闷腐之气,反而透出一丝清冽回甘,将原本的劣势巧妙地化解了七八分!
“神了!小师傅真神了!”老汉惊呼,“这……这简直是点石成金啊!”
自此,陆羽便在老汉茶棚暂留,帮他整治茶汤。不过数日,“城外茶棚来了个小茶神仙”的名声便不胫而走,引得多些路人特意绕道来尝一碗。
然而,江湖风波恶。
这日,几个地痞晃到茶棚,喝了茶却不给钱,反而刁难起来,为首的刀疤脸将茶碗重重一摔:“什么破玩意!淡出鸟来!也敢在此卖弄?”
老汉吓得面如土色。陆羽却上前一步,平静地看着那碗碎瓷和泼洒的茶汤,缓缓道:“此茶取自谷雨前二日嫩芽,水是三更汲取的山泉,火用干透松枝,候汤三沸,沫饽均匀。壮士觉其味淡,非茶之过,或是方才饮过酒,口舌麻木,又或是心浮气躁,难以细品其幽微之韵。”
他语气不卑不亢,眼神清亮,竟让那刀疤脸一时语塞。周围茶客中有见识的,也纷纷点头称是。
刀疤脸恼羞成怒,正要发作,忽听一声长笑:“好!说得好!”
但见一位身着细麻长衫、颇有气度的中年文士摇扇走来,身后跟着两名健仆。他扫了地痞一眼,几人顿觉气势被压,悻悻退走。
文士转向陆羽,目光惊异且欣赏:“小兄弟这番见解,非同凡响。不知师从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