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而他真正的重心,始终在茶。

每日,他除了帮夫子打理山园、炊爨洒扫,便是在那方石坪上,对着无名册苦苦钻研。那册子所载光怪陆离,不仅有天下名泉的详细地点、水性特点,更有诸多失传的制茶古法、乃至一些以茶入药、调理气脉的奇异法门,玄奥精深。

夜深人静时,他便取出那紫砂小壶,摩挲着其中蕴藏生机的茶籽,感受其中那股与他血脉隐隐共鸣的灵性。

他依册中所述,在邹夫子园中开辟一小块地,小心翼翼地将一枚灵茶籽种下。又以册中记录的奇特方法,采集晨露、松针腐土细心培育。那茶籽果然非凡,不过数日,便破土而出,生出两瓣晶莹翠绿的嫩芽,在月华下仿佛流动着淡淡光辉。

邹夫子见之,也只哼了一声“奇技淫巧”,并不多问,实则默许。

陆羽更将册中理论与自身实践相结合。他用不同器皿、不同水源、不同火候反复煎试从山下换来的各种茶叶,详细记录每一丝滋味变化,比较优劣。邹夫子起初嗤之以鼻,后来偶尔也会被那异香吸引,踱过来饮上一盏,再冷着脸挑几个刺。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春去秋来,陆羽的技艺与认知在以惊人的速度深化、系统化。那本无名册被他翻得滚瓜烂熟,许多疑点在与邹夫子的辩论和自身实践中豁然开朗。

他开始尝试将自己所得笔之于书。最初只是零散札记,后来渐成条理,从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乃至玄之又玄的“之境”,逐步勾勒出一个庞大而精妙的体系轮廓。

石坪上,被他用来记录心得的木牍竹简越来越多,堆叠起来。

这一日,他正对着一副刚刚刻好的“二十四器”图样沉思,邹夫子悄然走到他身后,看着那满地的心血,忽然叹道:“汝之痴念,聚于此叶,穷其根底,竟欲纳天地水火于一盏之中。此书若成,恐非人间之典,当惊鬼神。”

陆羽回首,目光清澈而坚定:“弟子愚钝,只知此事,需有人做。茶之一物,承天地清露,蕴山川精魄,不应埋没于蒙昧与流俗。弟子愿为此物立传,明其真味,正其本源。”

邹夫子默然良久,拂袖转身,只留下一句:“山下来人,似是寻你。尘缘未断,好自为之。”

陆羽一怔,望向山下小道。只见数骑烟尘,正朝着书院方向而来。

平静的山居岁月,似乎要被打破了。而那部潜藏于心的奇书,也到了需历经尘世检验,方能真正孕育而出的时刻。

6 茶惊四座

马蹄声在山谷间嘚嘚回响,惊起了林间的飞鸟。不多时,数骑已至书院篱笆外,为首的是一名身着青色官袍、腰缠银带的中年官员,面容儒雅却带着几分官威,身后跟着几名文吏和衙役。

邹夫子早已面无表情地站在院中。陆羽静立其侧,心中微凛,已知来者不善——竟是竟陵郡太守崔公亲至。

“邹先生,别来无恙?”崔太守下马,拱手笑道,目光却若有若无地扫过一旁的陆羽,“本官巡狩山野,体察民情,顺道来拜会先生清居。”

邹夫子淡淡还礼:“山野鄙陋,恐污了明府尊目。不知明府大驾光临,有何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