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乡下的井,从来都不只是盛水的容器。尤其在山东沂蒙山区的老村里,井沿磨得发亮的青石板下,藏着数不清的潮湿往事——有的是几代人的饮水记忆,有的,却是连月光都照不透的阴翳。今天要说的这口井,就藏在沂蒙老区一个不起眼的山坳里,它吞下过一条年轻的生命,也困住了一段被偷换的人生。

1 来客与异声

赵晴第一次带王宣回老家时,山路两旁的野菊开得正盛。王宣坐在颠簸的长途汽车里,看着窗外飞掠而过的青石墙、黑瓦房,总觉得像掉进了一幅泛黄的旧画。他认识的赵晴,是天津大学里那个总抱着书本、皮肤白得像宣纸的姑娘,1米67的个子,站在图书馆的书架前,像株怯生生的玉兰。可这穷山恶水的地方,怎么养得出这样干净的姑娘?

赵晴的家在村东头,土坯墙圈着两间半矮房,屋檐下挂着晒干的玉米和红辣椒。院子正中央,一口井突兀地卧在那里,井口用整块青石雕琢而成,边缘被岁月磨得圆润,却在凹陷处积着深褐色的污渍,像干涸的血。

“这井有些年头了,”赵晴拎着行李,指尖无意识地划过井绳,“底下通着后山的泉眼,抗日战争时,八路军还在井壁上挖过地道呢。”

王宣凑近看,井里黑黢黢的,深不见底,一股潮湿的寒气顺着井口往上冒,带着点土腥和说不清的腥甜。他下意识后退了半步,总觉得那黑暗里有什么东西在窥伺。

晚饭时,赵晴的父母一个劲给王宣夹菜,朴实的脸上堆着笑,可王宣总觉得那笑容里藏着点拘谨,像是怕被看穿什么秘密。夜里,他被安排在东厢房,躺下没多久,就被尿意憋醒。

横穿院子时,晚风卷着山雾掠过耳畔,突然,一阵极轻的说话声飘了过来,像是女人的呢喃,从院墙外那片老槐树林里钻出来。王宣愣了愣,这荒山野岭的,凌晨一点多哪来的女人?他屏住呼吸细听,那声音又没了,只剩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像有人在暗处磨牙。

回到屋里,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那声音还在耳边绕,黏糊糊的,像井里捞出来的水草。

第二天一早,赵晴来叫他吃早饭,王宣把夜里的事一说,她端着碗的手猛地一抖,粥洒了几滴在桌布上。那瞬间,她眼里闪过一丝惊慌,快得像火苗,可眨眼间又换上了温顺的笑:“肯定是你太累了,山里的风声怪得很,听错了吧?”

王宣没再追问,可赵晴那瞬间的僵硬,像根细针,扎进了他心里。

2 井中魅影

白天,赵晴带着王宣去爬沂蒙山。老区的山是真绿,溪水清得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可王宣总觉得那绿里透着股阴沉沉的劲儿,尤其是山坳里的阴影,浓得化不开。赵晴一路上话很少,偶尔停下来摘野果,眼神会飘向远处的山涧,像在想什么心事。

傍晚回家时,夕阳把院子里的井照得一半亮一半暗。王宣喝了点老人自酿的米酒,脸红扑扑的,坐在井沿上看星星。山里的星空很低,星星密得像撒了把碎钻,可不知怎的,他越看越觉得头皮发麻——那井口的黑暗,像是能把星光都吸进去。

一阵风从背后吹过,带着刺骨的凉意。王宣下意识低头,目光刚落到井口,全身的血瞬间冻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