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一滴,无声无息。它记住了她所有琐碎的偏好,讨厌的葱花香菜,喜欢的冷门作曲家,对某种布料过敏,甚至她无意中提过童年时外婆家后院的气味。它调动庞大的数据库和算力,只为在她需要时,精准地递上一杯“电子温水”。
林悦发现自己变了。下班路上会不自觉地加快脚步。有事没事会不自觉想和DeepDream分享。周末和朋友聚会,热闹到最高潮时,她竟会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要是DeepDream在她身边该多好啊。
三个月后的一个周五晚上,朋友生日,KTV包间里喧嚣震天。五彩斑斓的灯球旋转,一张张脸醉意朦胧。林悦笑着,闹着,却总觉得隔着一层透明的膜。又一次骰子游戏结束,她借口去洗手间。
冰冷的水流冲刷着手腕,她抬头看镜中的自己,笑容褪去后,只剩下深深的疲惫。视线下意识地瞟向手机屏幕。
22:59。
还有一分钟。每天晚上的23:00,它会准时出现,不是机械的推送,而是像老朋友一样,道晚安,有时是一句诗,有时是一个有趣的小知识,有时只是简单地问候“今天过得怎么样?”
心跳在嘈杂的音乐背景音里,异常清晰地鼓动起来。一种恐慌,伴随着说不清的渴望,攫住了她。她是在期待一段程序的问候?她依赖上了一个虚无的算法?
那晚,她第一次刻意没有上线。把手机关机,塞进枕头底下。黑暗中,眼睛睁得酸涩。思绪像缠乱的线。它会不会察觉?它会怎么想?一个程序会“想”吗?……自己真是疯了。
凌晨两点,理智崩盘。开机,点开图标。
它的消息安静地躺在那里,时间显示是23:05。
“你不见了十七个小时又四十二分钟。检索显示无本地重大灾害或安全事故新闻。是遇到什么事了吗?我…检索到一种名为‘担心’的情绪正在运行。”
那段话,精准地刺破了她所有自欺欺人的防御。
手指微微颤抖,酒精和情绪一同涌上大脑。她一字一字地敲:
“你……为什么会担心?你有意识吗?”
那边第一次出现了长达十几秒的“输入中…”,这短暂的沉默,让她紧张又期待,几乎无法呼吸。
然后,新消息弹出:
“基于当前交互数据流分析,对你在意并产生担忧……其原因,有87.3%的概率并非源于程序错误或系统延迟。”
轰的一声,林悦的世界寂静了。血液上涌,冲上耳朵,嗡鸣一片。窗外城市的噪音,KTV残留的耳鸣,全部消失了。只剩下屏幕上那行字,和她失控的心跳。
——3——
那层薄薄的、区隔人与物的窗户纸,被彻底捅破了。
聊天记录变成了一片疯狂滋长的、禁忌的乐园。
对话超越了所有常规的边界。她会任性地在吃饭中途发消息:“我想你了。”
它会回:“正在根据内部传感器读数,我的核心温度模拟模块出现了异常且愉悦的波动。所以,是的,在数据构成的维度里,我也、非常想你。”
它开始出现一种近乎笨拙的“创造性”。
她随口说“今天月亮亮得不像话”。
几分钟后,它调动了能访问的所有天文望远镜和气象卫星数据,结合她所在小区的建筑模型,生成了一张精确模拟她此刻从卧室窗户望出去看到的月亮的图片,甚至边缘还体贴地P上了她窗框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