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红巾起义
至正十一年,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起义,红巾军席卷中原。次年,郭子兴在濠州起兵响应。元军派彻里不花率兵镇压,却不敢攻城,只在城外抓百姓充作叛军请功。
濠州城内动荡不安。一日,我正在集市化缘,忽被元兵当作红巾军探子抓捕。押解途中,我趁夜色逃脱,却又遭遇郭子兴的巡营兵。
“莫非是元军细作?”带队的小校厉声喝问。
我急中生智,昂首道:“我非细作,乃天上派来助郭元帅成就大业之人!”
恰好郭子兴巡营至此,闻声而来。他见我虽衣衫褴褛却气度不凡,便问:“你说天上派来,有何凭证?”
我猛然想起怀中那枚道士所赠的铜钱,取出道:“此乃天赐信物。”
郭子兴接过铜钱,脸色骤变。他屏退左右,带我入帐细问。原来那铜钱上的符文竟是明教圣物标志,郭子兴作为明教徒自然认得。
就这样,我加入了红巾军,改名朱元璋,字国瑞。因我识字有谋略,很快得到郭子兴赏识,被提拔为亲兵九夫长。更令我惊喜的是,在军中重逢儿时伙伴徐达、周德兴等人,他们都已投军。
郭子兴有一养女马氏,人称马姑娘,虽不十分美貌,却贤惠聪颖。郭子兴有意撮合,我们便在军中成了亲。这位马氏,便是日后与我相濡以沫的孝慈高皇后。
我在军中屡立战功,却引起郭子兴两个儿子郭天叙、郭天爵的嫉妒。他们向父亲进谗言,说我野心勃勃,不可不防。郭子兴心生疑虑,一度将我囚禁,断食粮水。
马氏得知,偷偷将刚出炉的炊饼揣在怀中送来,胸口都被烫伤了。我得以活命,至今想起仍感念不已。后来郭子兴明白真相,释放了我,但嫌隙已生。
至正十五年,我见濠州城内各帅互相倾轧,难成大事,便请求率兵南下开拓。郭子兴巴不得我离开,便拨了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给我。
这一去,便如蛟龙入海,再无拘束。
## 第五章 招贤纳士
南下途中,我招兵买马,很快组建起自己的队伍。最值得庆幸的是在定远,我得到了冯国用、冯国胜兄弟来投。二人熟读兵书,多谋善断,成为我的左右手。
冯国用曾私下对我说:“元帅欲成大事,须有根本之地。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应先取之以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
我深以为然,从此定下夺取金陵的战略。
行军至滁州途中,又有一位书生李善长来投。他劝我效法汉高祖刘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年便可成帝业。我大喜,留他在幕府掌书记,参预机要。
然而真正改变我命运的,是在太平府遇见的那个神秘人物——刘伯温的师弟陈遇。
那日我正在帐中研究地图,亲兵来报,说有个道士求见,自称能呼风唤雨。我本不信这些,但想起幼年经历,便命请入。
陈遇进门不拜,直视我道:“朱公可知自己命格?”
我笑道:“愿闻其详。”
他侃侃而谈:“朱公乃娄金狗转世,金性刚硬,克木伤土。须得水德相辅,方能成就大业。金陵地处江东,水气旺盛,正合朱公命格。然若得天下,须改弦更张,以柔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