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铁门关上的一刹那,我瞥见了她。
她站在对面车厢里,戴着白色耳机,微微低着头,额前几缕碎发随着列车行进轻轻晃动。
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她身上,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
这是我第三次在这班地铁上遇见她,每周二下午三点十五分,仿佛有什么默契般的约定。
陈烬用胳膊肘捅了捅我:“看什么呢这么入神?”
我慌忙收回目光,假装调整背包带,“没什么,发个呆。”
“得了吧,刚才那眼神都快把人家车门盯穿了。”
赵家航凑过来,顺着我之前的视线方向张望
“哪个姑娘这么大魅力,让我们陆大才子魂不守舍?”
我无奈地摇头。
自从大学文学社的朋友们知道我还单身后,他们就热衷于在各种场合替我物色“缘分”。
作为音乐系大三的学生,我本该对声音更敏感,却莫名其妙被一个安静看书的女孩吸引了视线。
“真没有,就是在想创作瓶颈的事。”
我撒谎道,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膝盖,仿佛在弹奏一架看不见的钢琴。
事实上,我已经注意到她好一阵子了。
总是在同一时间同一线路,总是戴着那副白色耳机,总是拿着一本书。
上周她读的是《挪威的森林》,这周换成了《小王子》。
书被她细心地用包书纸保护着,看得出是个爱书之人。
“周六系里有联谊,你去不去?”
陈烬问,眼睛还不停往对面车厢瞟,试图找出我刚才在看谁。
“再说吧。”我心不在焉地回答。
地铁到站,我下意识回头望去,她的身影已经被人群淹没。
心里莫名涌起一丝失落,像未完的乐章突然中断。
“走吧,再不去琴房,教授又要骂人了。”赵家推着我走出车厢。
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陈烬和赵家还在争论周六联谊的细节,我却神游天外。
那个女孩的身影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她低头阅读时专注的神情,手指无意识卷着发梢的小动作,还有那双看着书时会微微笑起的眼睛。
“陆轩?喂!”陈烬的手在我眼前晃了晃,“你今天怎么回事,魂不守舍的。”
我回过神来,“没什么,就是在想一首新曲子。”
这话半真半假。
我确实在构思新曲,而灵感来源,就是那个地铁上的陌生女孩。
2
第二天我没有课,却鬼使神差地又在这个时间坐上了地铁。
耳机里放着德彪西的《月光》,但我的注意力完全不在音乐上。
列车进站,我的心跳莫名加速。
门开的那一刻,我几乎是屏住呼吸在人群中寻找——果然,第三节车厢,她坐在老位置,耳机依然是白色的,书换成了《海边的卡夫卡》。
我找了个斜对面的位置坐下,假装看手机,余光却捕捉着她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她翻书的手指很纤细,指甲修剪得很整齐,没有涂任何指甲油。
当她读到某个有趣的段落时,嘴角会微微上扬,形成一个温柔的弧度。
我注意到今天她穿了一件浅蓝色的毛衣,衬得肤色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