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烬凑过来,“老实交代,是不是遇见什么人了?”
我无奈地摇头,“真没有。”但脸上的热度出卖了我。
他们交换了一个“果然如此”的眼神,但没有继续逼问。
4
四周后的周二,我决定采取行动。
耳机里循环播放着我为她写的一段旋律,手机里存着准备好的二维码。
赵家说得对,我确实魂不守舍,连教授都注意到我最近创作风格“变得明亮了许多”。
地铁进站,我却没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一连三趟车过去,她都没有出现。
失望像冷水浇头而下。
也许她换了路线,也许她搬走了,也许她只是厌烦了一个总在偷看她的陌生人。
我垂头丧气地走出地铁站,秋风吹落几片梧桐叶。
站在路边等红灯时,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
“请问...你是每周二在地铁上看书的那个人吗?”
我猛地转身。
她站在那里,白色耳机挂在颈间,手里抱着几本厚厚的艺术图册,看起来有些吃力。
“是我。”我几乎是脱口而出,然后又觉得太急切,补充道:“我的意思是,是的,我经常在那个时间坐地铁。”
她笑了,眼睛弯成好看的弧度:“我这几周去美术馆实习,换了路线。
今天回来取材料,没想到...”
绿灯亮了,但我们谁都没动。
“我其实...”我们同时开口,又同时停下。
“你先说。”我示意,心跳如鼓。
“我其实注意到你很久了,”她说,耳尖微微泛红,“你看书很专注,有时候还会用手指打拍子,好像在思考什么节奏。”
我惊呆了:“你注意到了?”
“我是美院的学生,对观察人有点职业病。”
她解释道,然后从包里拿出一个小速写本,翻到某一页——那上面竟然是我的侧脸素描,正在低头看书,手指确实停在半空中,仿佛在打着某种节拍。
“这太厉害了...”我由衷赞叹,而后突然想起最重要的事,“对了,我...我为你写了一首曲子。”
现在轮到她惊讶了。
我拿出手机,点开那段音频,将一只耳机递给她。
地铁口的嘈杂瞬间被隔绝,旋律流淌出来——明亮温柔,像秋天的阳光,又像心跳的节奏。
她听着,眼睛逐渐亮起来:“这真的是...为我写的?”
“灵感突如其来。”我实话实说,“虽然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
“林夕,”她说,“双木林,夕阳的夕。”
“陆轩。大陆的陆,气宇轩昂的轩。”我终于想起了准备好的二维码,“这是我的联系方式,如果你不介意...”
她扫了码,下一秒我的手机响起提示音。屏幕上跳出一条新消息:
“其实我早就想和你打招呼了,只是有点不好意思。PS:你的音乐很好听。”
我抬头,看到她狡黠的笑容:“你怎么会...”
“文学社的赵家航是我表弟。”她笑道,“他说有个特别优秀的学长最近总是周二在地铁上‘寻找灵感’。”
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最近赵家总是催我周二一定要去坐地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