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饭好了!”奶奶在屋里喊道,声音有些苍老。
“知道了,奶奶!”小满应了一声,收起地上的树枝,站起身拍拍身上的土,朝屋里走去。
晚饭很简单,一碗玉米糊糊,一碟炒豆角,还有两个馒头。奶奶总是把最好的菜留给他,自己碗里只有清汤寡水的蔬菜。小满扒拉着碗里的饭,食不知味。他知道奶奶辛苦,想让她多吃点,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他只能默默地把碗里的豆角夹到奶奶碗里一些。
“奶奶,我不爱吃豆角。”他说。
奶奶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慈爱:“傻孩子,豆角有营养,要多吃。”
小满低下头,继续扒饭。屋子里很安静,只有碗筷碰撞的细微声响。窗外,夜色渐渐浓重,星星一颗颗地爬上了深蓝色的天幕。邻居家隐隐约约传来电视机的声音,那是村里少数几户有电视的人家。小满想象着电视里五彩斑斓的画面,心里有些羡慕。
吃完饭,小满帮奶奶收拾好碗筷,就搬了小板凳,坐在老槐树下,借着朦胧的月光,继续捣鼓他的风筝。他觉得,只有在做风筝的时候,他才不会那么想家,才不会那么清晰地感受到奶奶的咳嗽声,和这个家里挥之不去的孤单。
风又起了,带着夜晚的凉意。小满抬起头,望着深邃的夜空,心里默默地数着星星。他想起妈妈说的话,等寒假就回来。寒假……那时候,天应该更冷了吧?会下雪吗?爸爸妈妈会给他带新衣服吗?那个承诺中的大玩具,会是什么样子?
他不知道。他只知道,现在,他手里有风筝,心里有一个小小的、却无比坚定的愿望——希望风筝能飞得更高更远,最好能飞到爸爸妈妈所在的城市,让他们看看,他们的儿子,已经长大了不少。
2 风筝的翅膀
接下来的日子,小满的生活似乎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但又有些不同。他更加用心地制作他的风筝。白天,他帮奶奶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喂喂鸡,打扫院子;傍晚,太阳落山后,暑气稍退,他就搬出他的“作坊”,在老槐树下,借着夕阳的余晖或者月光,专注地削竹篾、裁纸张、粘贴。
他的手艺在不知不觉中进步着。最初的歪歪扭扭变成了相对规整的形状,色彩也开始变得和谐起来。他开始尝试更复杂的结构,比如蝴蝶风筝,他细心地剪裁出翅膀上的花纹,用细细的笔勾勒出触角的弧度。他还学会了在风筝的尾巴上系上长长的飘带,据说这样可以让风筝飞得更稳。
奶奶看着他忙碌的小身影,嘴上不说什么,但眼神里总是充满了担忧。“娃,别弄那些没用的了,伤眼睛。有那时间,多看看书,或者去帮隔壁婶子摘摘花椒。”奶奶总是这样说。
“奶奶,没事,我不累。做风筝好玩。”小满抬起头,脸上沾着一点浆糊或者彩纸的碎屑,眼睛亮晶晶的。
“好玩能当饭吃?能当衣穿?”奶奶嘆了口气,“你爸妈在外面挣钱不容易,咱爷俩得省着点花。”
小满沉默了。他知道奶奶说的是对的。家里的开销,大部分都指望着爸爸妈妈从外面寄回来的钱。学费、买书、偶尔生个小病,都需要钱。他觉得自己好像不能太“贪玩”。可是,做风筝的时候,他真的觉得很快乐,那种快乐,是看书得不到的,是帮奶奶干活也体会不到的。那是一种创造的感觉,仿佛他用双手,把无形的梦想一点点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