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小满就偷偷地拿了爷爷留下的一根长竹竿,又带了一把小镰刀,悄悄地溜出了家门。他来到那棵歪脖子老榆树下,仰头望着高高在上的风筝。风筝挂在比较高的枝桠上,距离地面大概有四五米高。小满踮起脚尖,伸长了胳膊,用竹竿去够,但根本够不着。
他围着树转了几圈,观察着地形。他发现旁边有块不算太高、但有点陡峭的土坡。他咬了咬牙,扛着竹竿,小心翼翼地往土坡上爬。土坡有些滑,碎石子很容易滚下去。他爬得很慢,很吃力,手心也被粗糙的树皮和石头磨破了。
终于,他爬到了一个可以够到风筝的位置。他举起竹竿,用镰刀小心地去割缠绕在树枝上的风筝线。他的手有些抖,生怕一不小心,就把风筝割坏了。汗水顺着额头流下来,流进了眼睛里,涩涩的。他顾不上擦,全神贯注地操作着。
“咔嚓”一声轻响,缠绕的线断了。风筝随着竹竿的晃动,轻轻地飘落下来。小满赶紧放下竹竿,伸手接住了它。风筝的翅膀有些擦伤,尾巴也被树枝勾破了一块,但整体还算完好。
小满小心翼翼地把风筝抱在怀里,像是抱着一件稀世珍宝。他顺着土坡滑下来,虽然弄得一身土,手心也火辣辣地疼,但心里却充满了喜悦。他成功了!他拿回了他的风筝!
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去地里干活的奶奶。奶奶看到他脏兮兮的样子,怀里还抱着那只破风筝,惊讶地问:“你……你一大早跑出去干啥了?”
小满仰起脸,脸上虽然沾着泥土,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奶奶,我把风筝拿下来了!”
奶奶看着他怀里的风筝,又看了看他兴奋的样子,眼神复杂地嘆了口气,沒再多说什么,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块乾净的手帕,递给他:“先把脸擦擦,瞧你这一身的土。”
小满接过手帕,擦了擦脸。手帕上还残留着奶奶身上的肥皂香味,让他觉得心里暖暖的。他小心翼翼地把风筝抱得更紧了些。这次风筝虽然受伤了,但他觉得,它好像更能理解他了。他们一起经歷了挫折,一起克服了困难。这只风筝,不再仅仅是一个玩具,它是他的伙伴,是他无声的朋友。
3 孤独的课堂
九月一日,开学的日子。谷村的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背着缝补过的书包,陆陆续续地朝村小学走去。朗朗的读书声又开始在校园里回盪。
小满也背着他的小布包,里面装着几本边角有些磨损的课本,还有他用硬纸板做的铅笔盒。他喜欢上学。虽然学校的教室是几间简陋的平房,桌椅也都陈旧不堪,冬天冷风嗖嗖,夏天闷热难耐,但学校里有老师,有同学,还有书本里那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教他们语文的王老师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梳着一头齐耳的短髮,脸上总是带着和蔼的笑容。她是从县城师范毕业分配下来的,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王老师很负责任,对孩子们也很好,尤其是像小满这样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她总是格外留意。
“小满来了,今天看起来精神不错嘛!”王老师在教室门口遇到小满,笑着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