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组金奖...七号作品,《雨夜微光》,程夏!"
掌声如雷,程夏呆立在原地,直到林小满从座位上跳起来欢呼,他才如梦初醒。走上领奖台时,他的目光一直锁定在最后一排——父亲站了起来,鼓掌的动作有些僵硬,但脸上的表情是程夏从未见过的...自豪?
颁奖结束后,人群涌向获奖者。程夏被几位评委和当地媒体围住,回答各种关于创作灵感的问题。当他终于脱身时,发现父亲站在礼堂角落,似乎在犹豫是否该过来。
"爸。"程夏主动走过去,金奖证书在手中沉甸甸的。
父亲清了清嗓子:"表现得...不错。"他指了指证书,"这个...对升学有帮助吗?"
程夏忍不住笑了:"有的,一些大学自主招生会看这类奖项。"
父亲点点头,表情放松了些:"陈默...是那个有名的作家?"
"对,他答应推荐我的作品给《青春文学》杂志。"程夏努力控制声音里的兴奋。
"嗯。"父亲又点点头,沉默了一会儿,"我下午还有会,你先回家...告诉你妈。"他转身要走,又停住脚步,"对了,李老师下周的课调到周三了。"
程夏目送父亲离开,那个挺直的背影似乎没有往日那么僵硬了。林小满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边,眼睛亮晶晶的:"你爸说什么了?"
"他问我这个奖对升学有没有帮助。"程夏模仿着父亲严肃的语气,两人一起笑了起来。
"走吧,大作家,"林小满牵住程夏的手臂,白皙的手指上骨节分明印在颜色稍深的手臂上,他说"张老师说请我们吃庆祝饭,待会儿去问问吃啥。"
他们刚走出校门,一辆黑色轿车缓缓停在他们面前。车窗降下,露出一张陌生的中年男性面孔:"程夏同学?我是《青春文学》的编辑赵明,能聊几句吗?"
程夏和林小满惊讶地对视一眼共同传达出一个信息:他来找我们干嘛。赵明解释道,他是评委之一,被程夏的作品打动,想约他做个简单采访,为杂志的"新锐作家"栏目准备素材。
"我可以一起去吗?"林小满问,手不自觉地抓紧了程夏的衣袖。
"当然,"赵明笑道,"正好也想听听同龄读者对这类作品的看法。"
采访在一家安静的咖啡馆进行。赵明问了很多关于创作过程的问题,程夏谈到深夜写作、张老师的指导,甚至提到了父亲撕毁笔记本又买来新笔记本的矛盾行为。林小满则从读者角度分析了故事的感染力,谈到青少年在梦想和现实间的挣扎。
"你们俩很有默契,"赵明最后说,"考虑过合作创作吗?"
程夏看向林小满,两人不约而同地笑了:"我们正在写一个合作的故事。"
离开咖啡馆时已是下午四点。阳光变得柔和,给一切镀上金色光晕。林小满突然在公交站前停下脚步:"程夏,看!"
她指着路边书店的橱窗,最新一期《青春文学》的海报旁边,贴着省文学大赛的结果公告,程夏的名字赫然列在金奖位置。
"像是做梦一样,"程夏轻声说,"一个月前我爸还撕了我的笔记本..."
林小满突然转身面对他,表情异常认真:"程夏,不管以后发生什么,答应我一件事好吗?"
"什么?"
"永远不要停止写作。"她的眼睛在夕阳下呈现出琥珀般的色彩,"即使高考再忙,即使你爸还是不完全理解...答应我?"
程夏郑重地点头:"我答应你。你也一样?"
"拉钩。"林小满伸出小指,程夏勾住她的手指,两人的手在夕阳下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结。
回家的公交车上,程夏的手机震动起来。是张老师的消息:「恭喜!陈默把你的作品推荐给了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会,他们邀请你直接参加复赛。但复赛日期和月考冲突,需要你慎重考虑。」
程夏盯着屏幕,心跳加速。新概念作文大赛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文学赛事,获奖者甚至可能获得名校保送资格。但月考成绩关系到父亲是否继续允许他写作...
「我需要考虑一下。」他回复道,然后望向窗外飞逝的景色,陷入了沉思。
当程夏推开家门时,一股熟悉的红烧肉香气扑面而来。母亲从厨房探出头:"回来啦?你爸特意嘱咐我做你爱吃的。"
程夏惊讶地走进客厅,发现父亲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面前的茶几上摆着一本崭新的《青春文学》杂志。
"爸,你买了这个?"程夏拿起杂志,难以置信地问。
父亲头也不抬:"路过报刊亭看到的。"他顿了顿,"那个...采访怎么样?"
程夏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很好,编辑说可能会刊登我的作品。"
父亲"嗯"了一声,翻过一页报纸,但程夏注意到他的嘴角也微微翘起。
晚饭比往常安静,但气氛轻松许多。父亲甚至问了几句关于杂志的事,虽然措辞笨拙,但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饭后,程夏回到房间,发现书桌上多了一个精致的木质文具盒,里面装着高级钢笔和墨水。
他打开电脑,准备将今天的经历写下来。屏幕上还开着《雨夜微光》的终稿,他滚动到结尾处,那段关于父亲在雨中的描写。现在读来,似乎预言了某种和解的可能。
窗外,夏末的蝉鸣声渐渐微弱,初秋的风轻轻拂过窗帘。程夏打开窗户,深深吸了一口气。明天,他要面对月考和文学比赛的抉择;明天,他要和张老师、林小满讨论合作小说的下一步;明天,他或许该鼓起勇气,和父亲进行一次真正的长谈...
但此刻,他只想沉浸在这个瞬间——金奖的喜悦,林小满拉钩时的温度,父亲别扭却真挚的骄傲,还有文字带给他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