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抉择
月考倒计时:3天。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倒计时:4天。
程夏盯着日历上两个被红笔圈出的日期,胃部拧成一团。书桌上,月考模拟卷和参赛报名表各占一半空间,像两个对峙的王国。
手机震动起来,是林小满的信息:「决定好了吗?」
程夏叹了口气,回复道:「还在想。」他放下手机,拿起那张烫金的参赛邀请函——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资格,多少文学少年梦寐以求的机会。但复赛地点在上海,需要提前一天出发,正好与月考撞个正着。
房门被轻轻敲响,母亲端着一盘切好的水果走进来。"还在纠结?"她把水果放在试卷和报名表之间的空白处,目光温柔地扫过儿子紧锁的眉头。
程夏用叉子戳起一块苹果:"爸知道这事了吗?"
"你张老师打电话来了,"母亲坐在床沿,"说这个比赛很重要,获奖可能对升学有帮助。"
程夏的手停在半空:"爸怎么说?"
母亲微微一笑:"他说'知道了',然后去阳台抽了支烟。"这个细节让程夏心跳加速——父亲戒烟五年了,只有在极度纠结时才会破例。
"李老师也来电话了,"母亲继续道,"说这次月考是高三第一次全真模拟,能预测高考水平。"
程夏放下叉子,苹果块落回盘中。这就是他的处境:一边是梦寐以求的文学机遇,一边是关乎父亲认可的关键考试。他想起上周父亲看到他获奖证书时眼中闪过的光芒,也想起父亲多年来对他"学好数理化"的殷切期望。
"妈,"程夏突然问,"爸年轻时...喜欢文学吗?"
母亲愣了一下,随即陷入回忆:"他大学时是校报编辑,写过不少文章。我们刚认识那会儿,他总爱给我念诗..."她的声音渐渐低下去,"后来有了你,生活压力大了,他就再没提过这些。"
程夏胸口发紧。他从未想过,那个整天和机床打交道的父亲,也曾是个文艺青年。
夜深了,程夏仍坐在书桌前,反复翻看新概念作文大赛往届获奖作品集。这些文字里有种他渴望已久的东西——不只是技巧,更是一种生命的质感。窗外,父亲的车缓缓驶入院子,比平时晚了两个小时。
程夏轻手轻脚地下楼喝水,听见父母在厨房低声交谈。
"...厂里最近这么忙?"母亲问。
"不是,"父亲的声音异常疲惫,"我去图书馆查了些资料...关于那个作文大赛。"
程夏握紧水杯,屏住呼吸。
"很难决定吧?"母亲轻声说。
一阵沉默后,父亲叹了口气:"我看了往届获奖名单...有几个保送北大的。"又是一阵沉默,"他写得确实不错,比我当年强多了。"
程夏轻手轻脚地回到房间,心脏在胸腔里狂跳。父亲偷偷研究作文大赛?承认他写得好?这比他获得金奖还要不可思议。
第二天清晨,程夏顶着黑眼圈下楼,发现父亲罕见地还在家,正襟危坐在餐桌前看报纸。
"爸,你今天不上班?"程夏小心翼翼地问。
父亲放下报纸,直视他的眼睛:"我请假了。"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文件夹,"这是近五年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的升学去向分析。"
程夏震惊地接过文件夹,里面是整齐的表格和标注,甚至还有几位获奖者的联系方式。"你...你什么时候准备的这些?"
"昨晚。"父亲喝了口茶,语气平静得仿佛在讨论天气,"这个比赛含金量很高,一等奖有保送机会。"他顿了顿,"但月考也很重要,能检验你的真实水平。"
程夏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文件夹边缘:"我不知道该怎么选。"
父亲突然站起身:"跟我来。"
他们来到父亲的书房,这个程夏很少进入的私密空间。父亲从书柜最底层取出一个铁盒,打开后里面是一叠发黄的稿纸。"我大学时写的,"他轻声说,"没发表过。"
程夏小心翼翼地接过,那是一篇题为《车床与星空》的短篇小说,讲述一个机械厂学徒在夜班间隙仰望星空的故事。文字朴实却有力,字里行间透着对远方的渴望。
"我父亲——你爷爷——认为文学是吃不饱饭的玩意儿,"父亲的声音有些沙哑,"所以我转了工科。"他直视程夏的眼睛,"你比我幸运,现在时代不同了。"
程夏的眼眶发热,手中的稿纸突然重若千钧。
"去吧,去参加比赛。"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这简单的动作却让程夏浑身一震,"我已经联系了李老师,月考可以补考。"
"真的?"程夏声音发颤。
父亲点点头,嘴角微微上扬:"我陪你去上海。"
这个决定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程夏生活中激起层层涟漪。张老师连夜给他做赛前辅导;林小满送来一个精心准备的"写作锦囊";母亲悄悄往他行李箱塞了一堆零食;而父亲...父亲开始每天晚饭后和他讨论往届获奖作品,那些点评专业得让程夏惊讶。
出发前一晚,程夏整理行李到很晚。当他关上行李箱时,发现父亲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