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傍晚的暑气稍稍退去,连廊下支起的小方桌上,弥漫着小米粥特有的清甜香气。

昏黄的煤油灯光晕开一小片温暖的光域,照亮了桌上简单的饭菜:一盆熬得浓稠金黄的小米粥,一碟淋了香油的凉拌马齿苋,几个掺了玉米面的二合面馒头。

沈念安正拿着勺子给霍玥碗里添粥,小家伙拿着小木勺,努力地和粘稠的米粒“搏斗”,小脸上沾了几颗米粒也浑然不觉。

霍嵘则心不在焉地用筷子戳着碗里的野菜,大眼睛时不时瞟向放在连廊角落里的宝贝玻璃罐——里面新添了一只翅膀带金点的甲虫,显然比吃饭更有吸引力。

霍铮坐在沈念安对面,坐姿依旧端正。他小口地咬着馒头,细嚼慢咽,目光低垂,仿佛碗里的粥是唯一值得关注的事物。

只是那微微颤动的睫毛和比平时更慢的进食速度,泄露了他并非表面那般平静。

下午那盒绚丽的彩铅和画架上盛开的紫色马齿苋,像投入心湖的石子,余波还在轻轻荡漾。新妈妈画画时专注发亮的侧脸,和后来那瞬间失神的、带着遥远思念的眼神,交替在他脑海里闪过。

沈念安放下给霍玥添粥的勺子,拿起一个二合面馒头,掰开一半递给霍嵘:“嵘嵘,好好吃饭,吃完了再看你的小甲虫。”

她又拿起另一半,很自然地递给霍铮,“小铮,再吃点馒头?”

霍铮抬起眼皮,看了沈念安一眼,没说话,默默地伸手接了过去。

饭桌上安静下来,只有碗筷轻微的碰撞声和霍玥吸溜粥的声音。

沈念安自己也端起粥碗,喝了一口,温热的米汤熨帖着肠胃。

她看着三个低头吃饭的孩子,心里盘算着明天要去后勤处问问开荒工具的事,顺口提了一句:“对了,明天妈妈要去趟医院看姥姥。医生说姥姥恢复得不错,再观察几天,伤口没发炎红肿的话,就能出院回家养着了。”

她的语气带着轻快和期待。母亲能出院,是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终于要落地了。

话音落下,饭桌上短暂的安静被打破。

霍嵘抬起头,懵懂地问:“姥姥……回家?回我们家吗?”

他对于“姥姥”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只记得是个躺在病床上、对他和哥哥姐姐笑得很温柔的老太太。

霍玥也停下勺子,眨巴着大眼睛:“姥姥?有糖糖的那个姥姥?”

她只记得上次去医院,姥姥偷偷塞给她一小块水果糖。

“嗯,”沈念安笑着点头,摸了摸霍玥的小脑袋,“姥姥出院后,就住我们家,和我们一起生活。以后玥玥就能天天看到姥姥了。”

霍玥立刻开心了,小嘴咧开:“好!天天有糖糖!”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着的霍铮,突然放下了手里的半个馒头。

他抬起头,目光不再是低垂或飘忽,而是直直地、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认真,看向沈念安。

“新妈妈,”他开口了,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盖过了霍玥的嘟囔,“姥姥在医院,腿还疼吗?”

这句话问得极其自然,仿佛只是关心一个普通的家人。

但落在沈念安耳中,却如同一声惊雷!她舀粥的动作瞬间顿住,勺子停在半空,难以置信地看向霍铮。

冰疙瘩……主动关心姥姥了?

霍嵘和霍玥也停下了动作,好奇地看向突然说话的哥哥。

连廊下的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只有煤油灯芯燃烧发出的细微“噼啪”声。

霍铮似乎没觉得自己问了什么了不得的话,他依旧看着沈念安,等待她的回答,小脸上的表情是纯粹的询问,没有刻意讨好,也没有别扭的掩饰。那眼神清澈见底,清晰地映着沈念安愕然的脸庞。

一股巨大的暖流,混合着强烈的酸涩感,猛地冲上沈念安的鼻尖和眼眶。

她赶紧低下头,借着喝粥的动作掩饰瞬间泛红的眼圈,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还好,医生说伤口在长,比刚摔的时候好多了,就是……就是躺着久了,会有点不舒服。”

她顿了顿,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稳些,“姥姥很坚强,一直说没事。”

霍铮安静地听着,小小的眉头微微蹙起,像是在想象“躺着久了不舒服”是什么感觉。

他沉默了几秒,似乎在消化这个信息,也似乎在做什么重要的决定。

然后,他挺了挺原本就笔直的小脊梁,双手放在膝盖上,目光坚定地迎上沈念安抬起的、带着水光的眼睛,用清晰、平稳、甚至带着点“小家长”般郑重其事的语气说道:

“新妈妈,我们明天去看姥姥吧。”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弟弟妹妹,像是在确认一项重要的家庭行动,“带上嵘嵘和玥玥。姥姥看到我们,肯定高兴,说不定……腿就没那么疼了。”

“轰”的一声,沈念安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胸腔里炸开了。

不是惊雷,是绚烂的烟火!是坚冰消融后,涌出的第一股温暖甘泉!

她看着霍铮那张依旧绷着、却写满认真和担当的小脸,看着他眼神里那份纯粹的对家人的关切,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能用力地、重重地点头,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砸进面前温热的粥碗里。

霍嵘看看流泪的新妈妈,又看看一脸严肃的哥哥,虽然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但也被这气氛感染,下意识地跟着点头:“嗯!去看姥姥!”

霍玥虽然懵懂,但也感受到了新妈妈情绪的波动,放下小勺子,伸出沾着粥的小手想去够沈念安的脸:“新妈妈不哭……”

霍铮看到沈念安汹涌而出的眼泪,小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但很快被他压了下去。

他抿了抿唇,没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拿起筷子,低头继续吃他那半个馒头,仿佛刚才那石破天惊的提议和关心,只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只是那微微泛红的耳根,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第二天一早,霍铮的表现让沈念安再次见识到了这个七岁男孩惊人的行动力和责任感。

天刚蒙蒙亮,沈念安轻手轻脚地起床,准备去厨房熬带给母亲的小米粥。

刚走到门口,就看见霍铮小小的身影已经站在灶台边的小凳子上。

他正踮着脚,努力地将瓦罐里淘洗好的小米,小心翼翼地倒进灶上那口大铁锅里。水已经添好了,是他用葫芦瓢一瓢一瓢从大水缸里舀进去的。

动作虽然有些笨拙,水也洒了一点在灶台上,但那份认真和主动,让沈念安心头又是一暖。

“小铮,怎么起这么早?”沈念安连忙走过去。

“熬粥给姥姥。”霍铮简短地回答,跳下凳子,拿起比他胳膊还长的烧火棍,有模有样地开始捅灶膛,试图把昨晚的冷灰扒拉出来,好让火更旺些。小脸被灶膛口的热气熏得微红,神情却异常专注。

沈念安没有阻止他,只是在一旁指导着生火、控制火候。

小米粥在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散发出浓郁的米香时,霍铮又主动跑去拿干净的毛巾,叠得方方正正,准备给姥姥擦脸用。

他甚至没忘记提醒还在赖床的霍嵘:“嵘嵘,快起来,把脸洗干净,衣服穿整齐,去看姥姥要精神点。”

那语气,俨然一个小家长。

霍嵘迷迷糊糊地被哥哥拉起来,揉着眼睛去洗漱。

霍玥则被沈念安打扮得像个小公主,扎着两个小辫子,穿着最干净的花布小裙子。

出门时,霍铮自觉地牵起霍玥软软的小手。霍玥另一只手紧紧抱着她那个缝着蓝色小花的布娃娃。霍嵘抱着他的昆虫罐(沈念安说服他医院不能带虫子,他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但罐子要带着才有安全感),紧紧跟在哥哥身后。

去医院的路上,霍铮始终牵着霍玥,脚步不快不慢,稳稳当当。

他时不时提醒蹦蹦跳跳的霍玥:“玥玥,看路,别摔着。” 又回头看看抱着罐子、眼睛四处乱瞟的霍嵘:“嵘嵘,跟紧点,别走丢了。”

那副沉稳可靠的小模样,让沈念安心中感慨万千。谁能想到,这个曾经用冰冷敌意目光审视她的“冰疙瘩”,此刻正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弟弟妹妹,走向一个与他们并无血缘关系的老人。

到了医院病房门口,霍铮的脚步几不可察地停顿了一下。他深吸了一口气,像是在给自己鼓劲,然后才松开霍玥的手,轻轻推开了病房的门。

苏婉清正半靠在病床上,腿上盖着薄被,看到门口涌进来的三个小身影,尤其是领头的那个高大沉稳(相对弟弟妹妹)的小男孩,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姥姥!”霍铮率先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坚定。他走到病床边,仰着小脸,目光坦然地看向苏婉清,又叫了一声:“姥姥。” 这声呼唤,少了第一次的生疏,多了几分自然的亲近。

“哎!哎!小铮!”苏婉清又惊又喜,连连应声,脸上瞬间绽开慈祥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她伸出手,想摸摸霍铮的头。

霍铮没有躲闪,反而微微向前倾身,方便姥姥的手落在他柔软的头发上。这个细微的动作,让苏婉清的眼眶瞬间就湿润了。

“姥姥!”霍嵘躲在哥哥身后,探出半个小脑袋,害羞地跟着喊了一声,小脸微红。

“姥姥!”霍玥则像只欢快的小鸟,挣脱沈念安的手,抱着娃娃扑到病床边,甜甜地喊着,仰着小脸好奇地打量姥姥腿上的被子。

“哎!嵘嵘!玥玥!乖孩子!都来了!姥姥真高兴!”苏婉清看着围在床边的三个漂亮孩子,心都要化了,腿上的伤痛似乎真的减轻了不少。她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最后目光落在沈念安身上,母女俩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充满欣慰和感动的眼神。

霍铮站在病床边,看着姥姥脸上发自内心的喜悦笑容,看着弟弟妹妹围在姥姥身边(霍嵘虽然害羞但也好奇地凑近了点),看着新妈妈眼中温柔的水光,一种奇异的、温暖的满足感,像温泉水一样包裹了他小小的、曾经被坚冰覆盖的心脏。

他小小的拳头在身侧悄悄松开,又轻轻握紧。他忽然想起很久以前,另一个被自己叫做“妈妈”的美丽女人,也曾经这样温柔地摸着他的头。

那个身影依旧清晰,带着茉莉花的香气,深藏在他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此刻,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画面,那份深藏的思念并未消失,却奇异地不再与眼前的温暖冲突。

他抿了抿唇,眼神扫过姥姥腿上盖着的薄被,又抬眼看向新妈妈沈念安,像是在无声地确认:这样,姥姥的腿真的会不那么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