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转过一个摊位,角落里一本塞在破脸盆下的、封面油腻腻的旧账本,忽然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本子本身其貌不扬,但在他眼中,却透出一种极其沉静、温润的白色光晕,像是一块上好的古玉,边缘还隐约浮动着一行极淡的墨色字迹虚影——“庚申年…叁仟圆…凭票即付…”?

字迹一闪即逝,难以捕捉全貌,但那稳定温润的白光异常清晰。

摊主正唾沫横飞地向一对年轻情侣推销一个花花绿绿的仿古花瓶。

陆小山压下激动,尽量随意地走过去,拿起那本子,拍了拍灰:“老板,这破本子怎么卖?我拿回去记点杂事。”

摊主瞥了一眼,毫不在意:“那个啊,搭头儿,给十块钱拿走吧。”

陆小山付了钱,紧紧攥着那本子,像是攥着一块烧红的炭。他找了个无人的角落,小心翼翼地翻开。

账本内页记录着些早已过时的流水,纸张泛黄发脆。他仔细地一页页检查,终于在接近封底的内衬夹层里,摸到了一处轻微的凸起!

他用指甲小心地划开已经老化的粘合处,指尖触到了几张韧性更好的纸张。

抽出来,是三张连号、保存完好的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 的国民政府美金公债券,面值三千美元。上面清晰印着“凭票即付”字样,还有复杂的图案和印章。

他的心猛地一跳。虽然不确定这玩意具体价值多少,但绝对不止十块钱!

他立刻打车去了本市一家知名的拍卖行。经过专家鉴定,确认这是真品,由于是连号且保存极佳,市场估价在十五万至二十万人民币之间。

专家激动地询问来历,陆小山只含糊地说是家里老人留下的。

扣除佣金,整整十八万现金打到了他几乎空荡荡的银行卡里。

看着手机银行里那串真实的数字,陆小山站在拍卖行门口,阳光刺得他眼睛发疼。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在他眼中,已经彻底不同。贫穷的枷锁,似乎真的裂开了一道缝隙。

然而,他没注意到的是,拍卖行二楼落地窗前,一位身着中式长衫、精神矍铄的老者,正若有所思地注视着他离去的背影,手指轻轻捻动着一串光滑的紫檀念珠。

“温润白光,凝而不散……有趣。这么快就出现了吗?”老者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难以捉摸的弧度。

财富的敲门声已响起,而随之而来的暗流,也开始悄然涌动。

揣着那张沉甸甸的银行卡,陆小山走在街上,感觉脚下的路面都有些不真实。

十八万!对他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母亲不用再深夜里熬红眼睛做手工,妹妹下学期的学费、生活费也有了着落。

狂喜过后,是巨大的虚脱和隐隐的不安。那双眼睛,这匪夷所思的能力,究竟是福是祸?

他在家休息了两天,没有立刻去上班。一方面是需要平复心境,另一方面,眼睛的异状并未消失,反而有些新的变化。

除了偶尔浮现的光晕和模糊信息外,他发觉自己集中注意力凝视某个人时,偶尔能捕捉到对方极其细微的表情变化下隐藏的情绪色彩——焦虑的灰,虚伪的橙,贪婪的紫——虽然模糊,却足以让他心生警惕。

第三天,他决定回去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