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老婆婆看着手背上晶莹的蜂蜜,又看了看林薇苍白却认真的脸,突然叹了口气:“姑娘,你要是没地方去,就先在老婆子家住着吧。我家三郎在长安城里的‘回春堂’药铺当学徒,或许能帮你寻个活计。”

林薇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在这个陌生的时代,这碗温水、这罐蜂蜜,成了她唯一的慰藉。她屈膝行了个不太标准的礼:“多谢婆婆,我叫林薇,您唤我阿薇就好。”

“好,阿薇。” 老婆婆笑着点头,“老婆子姓张,你叫我张婆婆就行。”

接下来的几天,林薇一边养伤,一边努力适应唐朝的生活。她学着穿襦裙,第一次系腰带时缠得满身汗;学着用陶灶做饭,差点把锅烧糊;张婆婆还教她认草药,柴胡、当归、黄芪…… 这些曾经在课本上见过的药材,如今鲜活地躺在竹筐里,带着泥土的气息。

林薇发现,自己的临床医学知识在这儿并非毫无用武之地。她教张婆婆用煮沸的水清洗碗筷,避免 “脏东西” 入口;告诉她咳嗽时用梨煮水喝,能润喉咙 —— 这些在现代是常识,在唐朝却显得新奇。张婆婆愈发觉得她 “师从隐世医者”,对她越发信任。

一周后,张婆婆的孙子张三郎从长安回来。他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穿着青色短打,背着药箱,见到林薇时有些腼腆:“阿薇姑娘,我阿婆都跟我说了,你要是愿意,明天跟我去城里吧,回春堂的王掌柜人好,或许能让你当个帮工。”

林薇毫不犹豫地点头。长安,这座盛唐的都城,不仅是寻找回去的可能的地方,更是她必须立足的地方。她摸了摸贴身口袋里那根银医针 —— 穿越时它竟跟着来了,此刻正贴着心口,像是某种信物。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林薇就跟着张三郎出发了。两人沿着土路往长安走,路边的田地里,农夫已经开始劳作,远处的地平线上,渐渐浮现出巍峨的城墙轮廓,青砖黛瓦在晨曦中泛着微光。

“那就是长安的明德门!” 张三郎指着前方,语气里满是自豪。

林薇屏住呼吸,看着那座气势恢宏的城门。城门高达数丈,朱漆大门上钉着铜钉,士兵手持长矛守卫在两侧,往来的行人车马络绎不绝,有穿着锦缎的贵族,有背着行囊的商旅,还有牵着牛羊的农夫。空气中混杂着香料、食物和牲畜的味道,喧闹却充满生机 —— 这就是盛唐的长安,真实地展现在她眼前。

走进城门,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酒肆的幌子随风飘动,胡商在摊位上叫卖着珠宝香料,孩童拿着胡饼追逐打闹。张三郎带着林薇穿过热闹的坊市,最终停在一家挂着 “回春堂” 牌匾的药铺前。

药铺不大,门口摆着两张长凳,供病人等候。走进店内,一股浓郁的草药味扑面而来,柜台后坐着一位留着山羊胡的老者,正低头抓药,正是王掌柜。

“掌柜的,这是阿薇姑娘,就是我阿婆说的那个懂医术的姑娘。” 张三郎上前说道。

王掌柜抬起头,目光落在林薇身上,带着审视:“姑娘懂医术?会认草药吗?”

林薇定了定神,走到药柜前,指着架子上的药材:“这是黄芪,能补气固表;这是当归,补血活血;那是金银花,清热解毒。” 她虽学的是西医,但高中时跟着外婆学过中医基础,加上大学的药理课,辨认常见草药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