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等沈老栓把他拉上岸时,沈知行的胳膊被倭刀划了道深可见骨的口子,血染红了半边衣襟。可他手里还攥着个香囊,是从倭寇头目身上搜出来的,里面装着半块玉佩,上面刻着个"朱"字。

"这是......"沈老栓看着玉佩,脸色变了,"听说宁海卫指挥使姓朱,莫不是他的......"

沈知行把玉佩揣进怀里:"爹,咱们得把这送去官府。"

没想到官府的人比倭寇还难缠。台州知府周大人听说青溪村打退了倭寇,带着兵丁浩浩荡荡来了,却不是来嘉奖的。他坐在沈老栓家的门槛上,捻着胡须说:"你们私设关卡,对抗朝廷命官......"

"大人!"沈知行急了,"那些是倭寇!"

"谁看见了?"周大人斜着眼看他,"说不定是你们杀了商船,谎报军情!"他的手下已经开始在村里翻箱倒柜,把大家藏在山洞里的粮食都扛了出来。

沈老栓气得浑身发抖,却被兵丁按住了。沈知行看着被抢走的粮食,看着女人们哭红的眼睛,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倭寇能长驱直入,不是因为他们太凶,是因为这些当官的太贪。

那天夜里,沈知行悄悄离开了青溪村。他揣着那块玉佩,顺着青溪往下游走去。月光照在溪面上,像撒了层碎银,他想起小时候娘给他讲的故事:"青溪的水最终要汇入大海,咱村里人也不能总困在山里。"

他走了半个月,终于到了绍兴府。总兵戚继光正在这里练兵,听说有个少年带了宁海卫指挥使的玉佩来,亲自在营门口见了他。沈知行把青溪村的事一五一十说了,还画出了鹰嘴崖的地形图。

戚继光摸着他胳膊上的疤,眼里闪着光:"好小子,有胆识。"他当即决定,要在青溪设个哨卡,利用那里的地形阻击倭寇。

沈知行跟着戚继光的军队回了青溪村。周大人听说总兵来了,吓得连夜带着兵丁跑了,抢的粮食却没还回来。戚继光看着村里的破屋,看着溪畔饿得面黄肌瘦的孩子,叹了口气:"朝廷的粮一时半会儿到不了,咱们自己想办法。"

他让士兵们帮着村里人开垦荒地,又教大家练鸳鸯阵。沈知行成了村里的领头人,白天带着年轻人跟士兵学武艺,晚上则在鹰嘴崖上站岗。沈老栓看着儿子教大家扎竹桩,忽然觉得,这娃真的长大了。

开春后,倭寇又来了。这次来了上百人,战船排成长队,想把青溪村夷为平地。可他们刚到鹰嘴崖,就被埋伏的士兵和村民打了个措手不及。沈知行带着年轻人从崖上往下滚石头,戚继光则带着士兵在溪口堵截,倭寇进退两难,被杀得片甲不留。

捷报传到京城,万历皇帝下旨嘉奖青溪村,还赏了不少粮食布匹。周大人被革了职,新来的知府亲自到村里道歉。沈知行站在鹰嘴崖上,看着溪面上漂着的倭寇旗帜,忽然想起那块玉佩——后来他才知道,宁海卫指挥使朱大人为了保护百姓,战死在了城头。

"爹,"沈知行回头看沈老栓,"我想跟着戚将军去打仗。"

沈老栓沉默了半晌,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沈知行娘留下的银镯子:"戴着吧,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