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缝隙是无声的炸裂。是沉眠之后的第一次宣告。
李想猛地定住,目光钉在那道细微的、倔强的缝隙上。片刻,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像是要把那株玉兰破开的力量全部吸进身体里。刚才被无数次NG挫伤的勇气,又被这道缝隙重新点燃。第十八次,他按下录制键。
“……我是李想。干过四年平台运营,刚刚被‘优化’出来。”他的声音低沉,带着点疲惫的沙哑,却在穿透屏幕的那一瞬间,爆裂出沉甸甸的金属颗粒感,“今儿不讲虚的,就说说,一个新链接,怎么靠自己活着爬上搜索前三页!没人推你?平台管你去死?好……”
他直视镜头,眼神不再游移,里面是刚刚淬火般的热焰。
视频发出的当天晚上,手机第一次因为他自己的内容而频繁地震动起来。点赞数不多,零零散散的,却像夜空里突然出现的几颗星。评论更是少得可怜,可其中一条简短得几乎冷漠的留言却像钉子一样刺入他的视线:“新手小白,跟着你的第一条贴改了主图搜索词,真实出单了,虽然只有一单。”
冰冷的数据第一次被赋予了温热的气息。
他猛地闭上眼睛,又用力睁开,指尖有些发抖地点开那条评论下面的头像——不是水军,是一个真实的、挂着风景照片的小小用户。一股混杂着酸楚的暖流猛然冲过他的喉咙口,灼热无比。这一瞬间,昨夜那玉兰初绽的缝隙,终于化成一丝真切的风,吹进了他早已风干的心脏裂缝里。
这微弱的回应,瞬间激发出更多拼杀的狠劲。内容更新从最初的茫然无序,迅速转向稳定输出。清晨第一缕阳光探进出租屋,往往是他已经坐在电脑前、敲打新标题的时刻;深夜玉兰花模糊的影子被屋内灯光映在窗上时,他可能还在剪辑当天新录的视频片段。他的主题越收越紧:不谈“趋势”,不讲“成功学”,不粉饰太平。镜头下的他,常常顶着没刮的胡子,眼里的血丝清晰可见,说话语速快而锋利,一针见血,甚至带着不加掩饰的尖刻,专门解剖那些困扰小卖家的血淋淋的问题。“数据不会骗人?它会的!尤其当你不会看的时候!”“别信什么流量密码,流量只流向能变现的货!”……标题也越来越“糙”,但充满了实战淬炼过的真金。
他的“毒舌”风格没有引起反感,反倒因为其罕见的直接和底层立场,收获了一批极其忠诚的粉丝。
“老李!照你说的实操了一周,转化率居然真TM提高了!”一位自称“实体店转战电商的老兵”发来的私信字字透着被困境煎熬后的激动。
“今天终于骂醒了我,关掉那些假得离谱的流量‘宝典’直播,老老实实整理标题去!”一位被他犀利抨击“焦虑营销”的女性用户也成了他的拥趸。
这些被现实反复捶打过的同行、同样在泥泞中挣扎的创业者,汇聚成了他最初最坚实的听众墙。他的粉丝数,以一种缓慢但无比坚定的速度爬升着。每一个数字的增加,背后几乎都伴着一个相似的、从黑暗中刚找到入口的灵魂留下的印记。
然而,冰冷的数据曲线终究会遇见现实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