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刚泛起一层鱼肚白,城市沉重的轮廓在青灰的天幕下勾勒出来。李想眼底那骇人的亮光还未退去,人已经坐在了桌前。一夜之间积蓄起的火山般的力量需要一个出口,而他自己就是唯一的开闸人。他用冷水狠狠扑了几遍脸,刺骨的凉意激得他头皮发麻,却也冲走了最后一丝沉溺的混沌。
他打开Word文档。惨白的页面像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指尖悬停在键盘上方几秒钟,猛然落下,敲出几个字:“自媒体策划方案。” 字迹有力得几乎要透过屏幕喷薄而出。
没有现成的资源,更没有显赫的背景。他能依仗的,只剩下脚下这片被踩得结结实实的“昨日残骸”。过去四年在电商平台的搏杀,无数次跨部门协同作战的撕扯,那些被上级夺走署名却浸透他心血的促销方案——这些曾是令他愤懑不甘的“耻辱”,此刻,当他决意背水一战时,骤然变成了一座金矿的原始矿脉。汗水淬炼出的经验,眼泪浸泡过的教训,每一次午夜梦回时的复盘与反思……这些都成了他仅有的、最锋利的武器。
思路一旦脱离“等”的泥淖,骤然清晰起来。方案框架在键盘的敲击声中飞速搭建:
内容定位——基于过往四年的实战经验,深入分析电商平台的运作逻辑。不做空洞无物的“行业趋势解读”,专打痛点:小卖家如何在大牌挤压下精准引流?初入门者如何避免砸钱听响?营销费用如何精确到分地花在刀刃上?标题也在一阵头脑风暴后敲定:《一个离职电商狗的实战笔记》——直白、粗粝,带着股底层杀出来的江湖气和不甘,同时透着某种踩过坑后的可信赖感。
内容规划——核心干货、行业短评(带着明显锐利的个人态度)、还有他独有的《避坑指南》,专门拆解那些华丽包装下的营销陷阱,用血泪教训说话。
启动平台——短视频为主,长图文为辅。他的脸不是偶像派,好在声线还有几分说服力,至少能清晰地传递那种打拼过后才有的、冷硬的真诚感。
可行性?风险?回报周期?这些被正常商业计划书着重分析的要点,他只粗粗扫过。此刻,这些常规的思考维度似乎太遥远,太奢侈。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无论结果如何,先让这个沉寂的角落炸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声音!
他仿佛一个憋屈已久的鼓手,骤然获得了自由,于是对着崭新的鼓槌倾泻着积压已久的全部疯狂节奏。他对着手机的前置摄像头,调整着简陋的手机支架。录制的过程,比他预想的要艰难。背熟的脚本在镜头前会突然变得结巴,额头上冒出的汗珠清晰地反射着窗口透进来的天光。一段三分钟的视频,NG了十七次。他的舌头笨拙地打着结,眼神要么用力过猛地瞪着屏幕,要么恍惚地四处乱飘,就是定不住焦距。十七次的失败就像十七记沉闷的重拳,打得他头晕眼花,几乎想掀翻面前这冰冷固执的小东西。
窗外,楼下的车流声开始喧嚣。新一天的光线执着地爬满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也照亮了他鼻尖上亮晶晶的汗水和微微发抖的指尖。
就在这时,昨夜那枚在黑暗中隐约可见的玉兰花苞的位置,闯入视野。晨光温柔地为它镶了一层淡金色的边,紧紧包裹的花瓣顶端,裂开了一道极其细微、却清晰可见的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