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在溯洄养老院住了一个月,生理年龄退到了67岁。
身体的变化很明显:原本需要借助拐杖走路的腿,现在能正常上下楼梯;看报纸不用再戴老花镜;晚上起夜的次数也少了——这些变化让他觉得新奇,却也让他恐慌,因为每年轻一岁,记忆就会跟着少一块。
他开始忘记早上吃了什么,忘记昨天和李默聊过什么,甚至有一次走到活动室门口,却想不起来自己要去做什么。可奇怪的是,关于苏晚的记忆,却越来越清晰。
他记得苏晚第一次和他约会时,穿的是一条白色的连衣裙,手里拿着个草莓味的冰淇淋,因为紧张,冰淇淋化了,滴在她的裙子上,她急得快哭了,他笑着帮她擦掉,说“没关系,白色裙子配草莓酱,挺好看的”;他记得他们结婚那天,苏晚挽着父亲的手走向他,眼里含着泪,却笑得特别甜,说“陈砚,以后我就是你的人了”;他记得儿子陈默出生时,苏晚虚弱地躺在床上,把孩子递给他,说“你看,他的眼睛像你”……
这些记忆像老电影的片段,在他脑海里反复播放,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可他知道,这种清晰是暂时的,按照记忆倒退的规律,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开始忘记这些“过去的过去”,最后只剩下模糊的影子。
这天早上,陈砚吃完早餐,没有去活动室,而是去了位于养老院三楼的“记忆档案库”。
档案库是溯洄系统专门为住户设立的,里面存储着每个人生前的基本信息——不是完整的人生经历,只是一些关键节点,比如出生年月、职业、死亡原因,还有入住养老院时的初始年龄和逆向倒计时。住户可以凭手环查询自己或他人的信息,但前提是“对方的信息未设置隐私保护”。
管理员是个叫赵姐的中年女人,戴着厚厚的眼镜,正在整理档案。看到陈砚进来,她抬了抬眼镜:“查信息?把手环放这儿就行。”
陈砚把左手腕的手环放在感应区,屏幕上立刻跳出他的个人信息:“陈砚,男,1955年出生,生前职业为企业经理,死亡原因:多器官衰竭,入住初始年龄68岁,当前年龄67岁,逆向倒计时:1429天。”
“我想查一个人。”陈砚指着屏幕,“一个大概30岁左右的女人,穿米黄色连衣裙,经常在活动室靠窗的位置看书。”
赵姐在键盘上敲了几下,屏幕上跳出一串名单,按年龄排序。陈砚的目光快速扫过,在“30岁”那一栏,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苏晚。
屏幕上的信息很简单:“苏晚,女,1983年出生,生前职业为小学教师,死亡原因:交通事故,入住初始年龄32岁,当前年龄30岁,逆向倒计时:3650天。”
陈砚的手指死死攥着衣角,指节泛白。
真的是她。
苏晚出生于1983年,去世时32岁,按照逆向生长的规律,她入住时32岁,现在过了两年,退到了30岁——和他记忆里,他们结婚后第三年的苏晚,一模一样。
“她……设置隐私保护了吗?”陈砚的声音有些发颤。
赵姐看了眼屏幕:“没有,她的信息是公开的。怎么,你们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