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临走前那晚,她在书店待到关门,路灯透过玻璃照在她脸上,白得发慌。“你跟我走不?”她问,手指绞着衣角。他看着满架的书,看着父亲的藤椅,摇了头。她没哭,就从口袋里摸出支铅笔,在这本书上写了行字,又从包里掏出本《飘》,夹着张她的黑白照片——梳着麻花辫,站在书店门口,背景是父亲正在擦的玻璃门。“这书你留着,想我的时候就看看。”她说完转身就走,辫子在身后甩了甩,没回头。

那本《飘》被他藏在顶层书架,压在几本厚重的《二十四史》底下。后来有回梯子晃了晃,书掉下来,照片滑出来,边角磕出个小坑,他心疼了好几天,用透明胶带小心粘好,又塞回书里。

“吱呀”,门又开了。王婶端着盘糖糕走进来,油星子在盘子里晃:“广林,吃块热乎的。小周跟我说了,你还没松口?”

陈广林接过糖糕,咬了口,甜得发腻。王婶的糖糕总放桂花,说是跟他娘学的——他娘在世时爱做点心,王婶总来讨方子,两个女人围着灶台忙,蒸汽把窗户糊得白茫茫的,他和王婶家的小子就在灶台边捡掉下来的糖渣吃。后来他娘走了,王婶还总按老方子做,说“怕你忘了味儿”。

“你这犟脾气随你爹。”王婶叹口气,用围裙擦了擦手,“可时代不一样了。你看咱这条街,前几年还有粮店、布店,现在不都关了?就你这书店撑到现在,不容易了。”她往书架上瞅了瞅,指着最下层那排小人书:“还记得不?你小时候总蹲这儿看《大闹天宫》,你爹喊你吃饭都不动。”

3 父子心结

他知道不容易。这几年买书的人越来越少,有时一天都开不了张。电费水费靠老李帮衬着垫——老李总说“修鞋挣得够花,你先用着”,粮食就吃王婶送来的馒头。可他总觉得,只要书店还开着,父亲就还坐在藤椅上哼评剧,阿梅就还站在门口等他,老街坊们就还有个地方能寻着点老日子的影子。上周张老师来借《茶馆》,翻到某页突然笑了:“你看这页,是当年我划的——‘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那天正好跟你爹聊起学校要合并,俩人对着这话叹半天气。”老书就像面镜子,照得见过去的日子。

“我听说……”王婶压低声音,“你儿子回来了?”

陈广林的手顿了顿。儿子陈阳在深圳工作,去年结了婚,打电话让他去养老,他没去。父子俩隔着千里路,话总说不到一块儿——陈阳说他守着破书店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