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后来,逃难的百姓来了。他们穿着破烂的衣服,脸上满是灰尘和泪水,有的抱着孩子,有的背着老人,踉踉跄跄地走到河边。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生病的孩子,跪在河边,用手捧起河水喂孩子,孩子却只是微弱地哼了两声。母亲的眼泪掉进河里,落在它身上,滚烫的。有个老人走不动了,坐在河边的石头上,望着远处的炊烟,喃喃地说:“家没了,都没了。”最后,老人闭上眼睛,再也没醒过来。百姓们把老人埋在河边,用几块石头做了个简单的墓碑,它看着那几块石头,想起了高山上的灰岩兄弟,心里一阵酸楚。

战争持续了好几年,河边的土墙上满是箭孔,小镇的城墙也塌了一半。有一次,一队士兵在河边扎营,把它和其他鹅卵石挖出来,堆在一起,当作防御的工事。它被压在最下面,能感受到上面石头的重量,能听到士兵们夜里的咳嗽声,能看到天上的星星被硝烟遮住,变得模糊。直到一场大雨,冲垮了工事,它才又滚回了河里,身上沾了不少泥土,花了好几个月才被水流冲干净。

战争结束后,百姓们回到小镇,重建家园。他们把塌了的城墙重新砌起来,把河边的尸体埋了,种上了新的树苗。有个工匠来河边捡鹅卵石,想用来铺院子的地面。他把它捡了起来,看了看,说:“这块石头圆润,铺在地上不硌脚。”他把它放在竹筐里,带回了家。在工匠的院子里,它和其他鹅卵石一起,被铺在地上,每天都能看到工匠劈柴、做饭,听到工匠的孩子读书的声音。可没过多久,一场洪水冲垮了工匠的房子,它又被水流卷回了河里,继续随波逐流。

这一千年里,它见惯了生离死别,见惯了血与泪。它曾经以为人类的生活是平和的,像河边的炊烟一样温柔,可现在才知道,人类的世界里,还有战争和苦难。但它也看到,即使经历了这么多,人类还是会重新站起来,重建家园,就像河水即使遇到礁石,也会绕过去,继续流淌。

第七千年:市井初萌的气息

又过了两千年,河流两岸的小镇变成了小城,有了青砖黛瓦的房子,有了石板铺的街道,有了各种各样的店铺——卖包子的、打铁的、染布的,每天都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