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懂你为什么总欺负人,”苏晓棠把林晚拉到身边,“林晚,咱们走,别跟她一般见识。”
两人走出食堂,苏晓棠还在生气:“王姐就是嫉妒你,听说你爸以前是厂里的先进生产者,她当年评先进没评上,就总针对你家。”
林晚低头看着搪瓷缸,缸底的“先进生产者”字样已经模糊,心里却暖了点。她知道,在这陌生的机械厂,她不是一个人。
上午的锻压车间闷热得像蒸笼,林晚跟着师傅学操作机床,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蓝工装很快就湿透了。中午休息时,她刚坐在车间门口的台阶上喝水,苏晓棠就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个凉馒头,还有一小袋咸菜:“我从家里带的,你快吃。”
林晚接过馒头,咬了一口,噎得慌。苏晓棠递过她的搪瓷缸,里面是凉白开:“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对了,我爸说,晚上让你去我家吃饭,他炖了排骨。”
林晚连忙摆手:“不用了,太麻烦了。”
“不麻烦!”苏晓棠拉着她的手,“我爸说,你爸以前跟他是好朋友,互相帮衬是应该的。再说,我妈也想跟你聊聊,她其实人不坏,就是嘴碎。”
夕阳西下时,林晚跟着苏晓棠走进子弟学校的家属院。苏晓棠的父亲苏老师正坐在院子里看报纸,看见林晚,笑着站起来:“小林来了,快坐。你爸当年教我修自行车,我到现在都记得。”
苏母端着排骨从厨房出来,脸上有点不好意思:“小林,上午我跟晓棠说的话,你别往心里去。我就是觉得,女孩子家稳定点好,没别的意思。”
林晚连忙说:“阿姨,我知道您是为晓棠好。”
饭桌上,苏老师给林晚夹了块排骨:“小林,你要是有什么困难,就跟我们说。晓棠想考大学,你要是晚上想复习,也可以来家里,我给你们辅导。”
林晚看着碗里的排骨,又看了看苏晓棠亮晶晶的眼睛,心里忽然有了底气。她知道,从这个夏天开始,青瓦巷的日子,会不一样了——因为她有了苏晓棠,有了可以互相依靠的人。
第二幕 路灯下的复习册 1987年·高考前的挣扎
时:1987年暮春,夜晚
地:女工宿舍窗前(挂着洗好的蓝工装,窗下放着一张小桌,摆着煤油灯和复习册)、机械厂门口的路灯下(灯泡昏黄,地上有斑驳的树影)、街道办办公室(堆满了文件,墙上贴着“计划生育”的宣传画)、青瓦巷的老槐树下(树干粗壮,树下有石凳,是林晚和苏晓棠常去的地方)
人:林晚(20岁,已成为锻压车间的熟练工,麻花辫换成了短发,工装袖口磨出了毛边,手里多了个笔记本,记着母亲的用药时间和弟弟的学费开支,开始帮苏晓棠整理复习笔记)、苏晓棠(20岁,第二次参加高考,眼镜度数加深了,复习册上写满了批注,白天在街道办做临时工(母亲托关系找的),晚上偷偷复习,压力大时会躲在被子里哭)、苏母(45岁,头发添了几根白丝,看着苏晓棠熬夜复习很心疼,却还是担心她考不上大学浪费时间)、李师傅(50岁,林晚的师傅,脾气倔但心善,知道林晚家困难,常把自己的饭票分给她)、赵磊(21岁,街道办的临时工,喜欢苏晓棠,常帮她打掩护,让她偷偷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