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林晚连忙站起来:“阿姨,晓棠还有一个月就高考了,等她考完再聊对象的事也不迟。您看她最近瘦了好多,要是现在分心,就真考不上了。”

苏母看着苏晓棠苍白的脸,又看了看林晚真诚的眼神,叹了口气:“罢了罢了,我不管你了。但你要是再考不上,就得听我的。”说完,放下衬衫走了。

苏母走后,苏晓棠趴在林晚怀里哭了:“林晚,我好怕,我怕让你失望,怕让我爸失望。”

林晚轻轻拍着她的背:“不怕,有我呢。咱们一起加油,肯定能行。”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两人身上。林晚看着苏晓棠哭红的眼睛,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帮苏晓棠考上大学——哪怕自己多加班,多省点钱,也要让她安心复习。

高考前一天,林晚从李师傅那里借了辆二八自行车,要送苏晓棠去考场。苏晓棠坐在后座上,抱着林晚的腰,小声说:“林晚,等我考上大学,我就去打工挣钱,帮你给阿姨治病,帮你弟弟交学费。”

林晚笑着说:“好,我等着。”

自行车驶过青瓦巷的石板路,老槐树下的石凳空着,路灯还亮着,像是在为她们加油。林晚知道,不管明天结果如何,她们都会一起面对——因为她们是彼此的依靠。

第三幕 火车站的绿皮车 1990年·离别与坚守

时:1990年初秋,上午

地:红光机械厂门口(墙上贴了“优化组合,减员增效”的通知,工人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苏晓棠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淡蓝色信封,印着“师范大学”的校徽)、青瓦巷的林晚家(低矮的砖房,屋里摆着母亲的病床,桌上放着弟弟的奖状)、南城火车站(人潮涌动,绿皮火车冒着白烟,广播里播放着《祝你一路顺风》)

人:林晚(23岁,锻压车间面临裁员,工装口袋里揣着裁员通知书的草稿,母亲的病情加重,需要住院,弟弟刚上高中,学费涨价,她开始在下班后去夜市摆摊卖袜子)、苏晓棠(23岁,考上了省城的师范大学,穿着新买的连衣裙,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却愁眉苦脸——父亲突发胃病,需要手术,家里没钱供她上学,想放弃学业去打工)、苏父(48岁,躺在医院病床上,脸色苍白,手里攥着苏晓棠的录取通知书,劝她一定要去上大学)、林晚的弟弟林强(16岁,懂事,知道家里困难,偷偷去工地打零工,被林晚发现后骂了一顿)、夜市摊主刘姐(30岁,林晚的摆摊邻居,为人热情,教林晚怎么进货,怎么吆喝)

初秋的红光机械厂,气氛压抑得像要下雨。厂门口贴了“优化组合,减员增效”的通知,工人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林晚站在人群外,手里攥着师傅偷偷给她的裁员通知书草稿——上面有她的名字。

她没告诉任何人,包括苏晓棠。苏晓棠刚收到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正高兴得睡不着觉,她不想让苏晓棠担心。

可没过几天,苏晓棠就找到了她,眼睛红肿:“林晚,我爸住院了,胃出血,需要手术,要花三千块。我家没那么多钱,我不想去上大学了,我想去南方打工,挣钱给我爸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