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疯了,要么就被同化了。”
林晓晓的目光落在墙角的日记本上,足有半人高,用麻绳捆着。
“这些是?”
她抽出最上面的一本,封面写着“第八十九次循环”。
“我的记忆。”
陈默靠在货架上,手指敲着罐头。
“每次循环开始,我都来记一次,怕忘了关键。”
他踢过去个箱子,里面是些没用完的铅笔头:
“随便看,反正很快会重置,看了也白看。”
林晓晓翻开本子,瞳孔越睁越大,呼吸都忘了。
里面不仅有文字,还有精细的插画。
三眼腐鸦的解剖图,标注着心脏位置;
巡逻者的活动路线,精确到小时;
甚至陷阱的触发点,画着受力分析。
“你真的经历了这一切?”
她的指尖划过某页的血痕,暗红色已经发黑。
“九十七次,每次十天。”
陈默笑了笑,眼角有细纹。
“算下来两年多了,却像过了一辈子。”
他扯了扯衣领,露出锁骨处的疤痕:
“但你看,我一点没老,这鬼地方连时间都骗人。”
林晓晓突然合上本子,眼睛亮得惊人,像发现了定理:
“你记录了所有数据?”
陈默点头时,她已经扑到地图前,手指点得飞快:
“那我们能找规律!”
“仲裁者的行动肯定有模式!就像函数曲线!”
她的手指点在地图某点,力道很大。
陈默愣住了。
九十七次循环,从没人想过这个。
大家都在忙着活过当天,谁会抬头看规律?
都只顾着眼前的苟活。
“你为什么觉得能找到?”
他走到她身边,声音里带着怀疑。
“我是数学系的。”
林晓晓脸颊微红,有点不好意思。
“对模式敏感,天生的。”
她指着地图上的红点:
“仲裁者每次出现的位置,像分形序列,曼德博集合那种。”
陈默顺着她的指尖看去,那些红点果然隐约连成曲线,以前咋没发现。
4
安全屋的石桌上,摊开着二十七本日记,字迹越来越潦草。
林晓晓用炭笔在地上画着坐标轴,嘴里念念有词,全是数学术语。
陈默靠在墙角,看着她把红点一个个标上去,排列整齐。
“你看这里。”
她突然抬头,鼻尖沾了点炭灰。
“第七次循环的钟楼,第三十四次的祭坛。”
炭笔在两点间画了条弧线,流畅优美:
“符合曼德博集合的边界特征,自相似性明显。”
陈默皱眉,没听懂,但觉得很厉害: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能预测它的下一个位置。”
林晓晓的眼睛闪着光,像找到答案的学生。
“甚至弱点,任何模式都有破绽。”
陈默的指尖突然发凉,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
他想起第三次循环的那个物理学家,戴眼镜,总拿着个计算器。
那人也说要找仲裁者的规律,用弹簧和磁铁做了陷阱,很精密。
最后变成了巡逻者的一员,黑袍下的身体软得像泥,走路拖拖沓沓。
“太危险了。”
他把炭笔抢过来,扔到地上,“有人试过。
死得很惨,比被腐鸦啃了还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