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日子在图纸、汗水、书本和偶尔在“苏的咖啡”小坐的时光里飞速流转。冬去春来,当窗外光秃秃的枝桠悄然抽出嫩绿的新芽时,老刘把我叫进了他那间同样堆满模型的办公室。

“峰子,坐。”老刘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他推过来一份文件,“看看这个。”

是一份股权激励协议草案。条款清晰,我的名字赫然在列,拟授予的份额,对于一个加入不到一年的“助理”来说,堪称优厚。

“公司刚接了个大活,‘星耀中心’的深化设计,总包那边点名要你负责核心筒的结构安全论证!峰子,你小子行啊!这半年,脱胎换骨!”老刘用力拍着我的肩膀,力道大得让我龇牙咧嘴,“这协议,签了,以后咱们就是一条船上的兄弟!好好干,前途无量!”

看着那份沉甸甸的协议,指尖划过自己的名字。这不仅仅是几张纸,是认可,是价值,是一条通往全新高度的阶梯。那个在离婚协议上签字时心如死灰的男人,仿佛已经遥远得像上辈子的事。

“谢谢刘哥。”我抬起头,声音平静,但眼底深处有光在跳跃,“我不会让你失望。”

签下名字,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如同凯歌的前奏。走出老刘的办公室,回到自己的工位。窗外,春日的阳光正好,明晃晃地照耀着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我打开电脑,点开那个标记着“星耀中心”的文件夹。屏幕上跳出超高层建筑那令人屏息的巨大模型,复杂的结构线如同巨兽的骨骼。指尖在键盘上悬停片刻,然后落下,坚定而有力。

新的战斗,开始了。而这一次,我手握利刃,身披坚甲。

第三章:新光灼灼

“星耀中心”项目像一头被唤醒的钢铁巨兽,吞噬着时间与精力。我的工位彻底变成了前沿指挥部。巨大的曲面屏幕上,复杂的建筑信息模型(BIM)缓缓旋转,展示着这座未来地标狰狞的骨骼与脉络。图纸不再是平面的线条,而是立体的、充满各种参数信息的三维实体。办公桌被各种专业书籍、打印出来的局部详图、写满公式的草稿纸以及几台嗡嗡作响的电脑主机包围,几乎没有落脚之地。

核心筒——这座超高层建筑的脊梁,如同定海神针般支撑着整个结构体系。它的安全性论证是重中之重,也是整个设计链条上最硬的那块骨头。我带领着一个五人小组,几乎住在了办公室。灯光常常彻夜不熄,空气里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咖啡因、外卖盒饭的味道和工程师们因激烈争论而喷薄的唾沫星子。

“陈工,核心筒与巨型外框架转换层的节点,按现有模型,在罕遇地震波工况下,局部应力还是超标!”一个年轻组员指着屏幕上标红闪烁的区域,眉头紧锁。

“连接板厚度和加劲肋布置方案三已经优化到极限了,再增加自重和成本甲方肯定跳脚!”另一个组员翻着厚厚的计算书,一脸焦虑。

我盯着屏幕上那刺眼的红色应力云图,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笃笃声。会议室里一片压抑的沉默,只有电脑风扇的嗡鸣。巨大的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在每个人的肩头。这个节点如果无法完美解决,整个项目的进度甚至安全性都将受到致命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