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林溪送研学手册的样稿去修缮组时,正看到这一幕。她悄悄拍下照片,照片里顾淮仰头望着匾额的位置,阳光在他脸上投下坚毅的轮廓,背景是攒动的游客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她把照片设成了手机壁纸,心里忽然涌起一股骄傲——正是这些默默付出的人,让故宫在六百年后依然熠熠生辉。

“样稿看过了,很用心。”顾淮接过样稿,翻到屋脊兽那一页时,眼里露出赞许,“狻猊的细节改得很好,学生们一定会喜欢。”

“多亏了你给的扫描图和讲解,”林溪递给他一瓶冰镇矿泉水,“这么热的天,你们太辛苦了。”

“习惯了,”顾淮拧开瓶盖喝了一口,“比起老一辈修缮师,我们已经很幸福了。我师父以前修角楼,冬天在脚手架上冻得手都握不住工具,照样坚持了三个月。他总说,这红墙里的一砖一瓦,都藏着国家的历史,修不好就是愧对祖宗,愧对国家。”

他的语气很平淡,却让林溪心里一震。她忽然想起自己选择文创设计的初衷——大学时去敦煌研学,看到壁画修复师们在昏暗的洞窟里一点点修补残缺的飞天,当时就下定决心,要把传统文化的美用现代方式传递出去,让更多人爱上自己的文化。

“我爷爷是老兵,”林溪轻声说,“他总跟我说,以前国家弱,很多文物被抢走、被破坏,现在国家强大了,我们更要守好这些宝贝,这是底气,也是尊严。”

顾淮看向她,眼神里多了几分认同:“你说得对。文物不只是旧物件,是民族的记忆,是国家的根。我们修文物,你们做文创,其实都是在守护这份根脉。”

那天下午,他们坐在角楼的阴凉处,聊了很多。顾淮讲他跟着师父在山西修复古寺时,如何在地震后抢救受损的木塔;林溪讲她在新疆采风时,看到非遗传承人如何用古老技法织出艾德莱斯绸。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下,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红墙在身后静静矗立,仿佛在倾听这两个年轻人的心声。

回到设计室,林溪在研学手册的扉页加了一段话:“故宫的红墙里,藏着六百年的风雨,也藏着一代代人的守护。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的骄傲。愿我们都能成为文化的守护者,让传统在时光里永远鲜活。”

陈瑶看到这段话,笑着说:“溪溪,你这字里行间都透着股家国情怀啊。”

林溪望着窗外的红墙,心里暖暖的:“因为我发现,守护文化,本身就是一件很浪漫的事。”而这份浪漫里,似乎还悄悄藏进了一个人的影子。

4 银杏之约

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故宫的银杏叶开始泛黄,给红墙镀上了一层金边。“故宫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市重点中学顺利举办,林溪设计的研学手册深受学生们喜爱,尤其是那页带着顾淮手绘痕迹的屋脊兽图案,成了最抢手的收藏页。

活动结束后,林溪收到了顾淮的消息:“恭喜,听说手册很受欢迎。晚上有空吗?角楼那边的银杏黄了,想请你去拍几张照片,算谢谢你之前帮我拍的工作照。”

林溪的心跳漏了一拍,指尖在屏幕上犹豫了半天,才回复:“好啊,六点在角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