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栈的房间比王老汉家的土炕宽敞得多,铺着柔软的被褥,可沈砚反倒没睡踏实。
后半夜醒了一次,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他盯着那影子看了半晌,脑子里乱糟糟的。
一会儿是铺子里该怎么陈设,一会儿是卤料该去哪里采买,一会儿又想到了现代,甚至还莫名闪过白天那顶轿子和轿中男子冷硬的侧脸。
“要赶紧睡觉哦。”他自言自语地哄了自己一句,翻了个身,那是一个很没安全感的姿势,竟有几分惹人怜爱。
第二天一早,李老爷派来的伙计就到了客栈,是个叫陈三的年轻小伙,嘴甜腿勤,手里拿着铺子的地契和一串钥匙。
“沈小哥,李老爷吩咐了,您想怎么拾掇这铺子,尽管吩咐我,采买、雇工,我都能给您办得妥妥帖帖。”陈三笑得一脸殷勤。
沈砚没客气,拿着钥匙先去了铺子。门面确实敞亮,内里是空的,只堆着些旧木料。他在屋里转了一圈,心里有了计较:“先把这里打扫干净,靠里墙打个长柜,做展台用,再隔出个小间当后厨,得有灶台和水缸。”
“成,我这就去叫人。”陈三记下他的要求,转身就去安排。
沈砚留在铺子里,又细细看了看,觉得还得在门口支个小摊子,像在镇上时那样,能让路过的人一眼看到卤味。他摸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把想到的都记下来,字迹依旧是清隽有力的模样。
忙活了大半天,铺子渐渐有了雏形。陈三办事确实利落,不仅叫了人打扫修缮,还把沈砚要的粗盐、酱油、香料等调料都买了来,堆在后厨的角落里,码得整整齐齐。
“沈小哥,您看看这些调料中不中用?都是京城老字号铺子里买的,保准地道。”陈三献宝似的说道。
沈砚检查了一下,点了点头:“挺好。再帮我找两个手脚麻利的伙计,一个在前头招呼客人,一个在后厨打打下手。”
“没问题,我这就去寻。”
傍晚时分,陈三领了两个人来。一个是二十出头的汉子,叫大刘,看着憨厚老实,说是在酒楼后厨帮过忙,会些粗活;另一个是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叫春桃,嘴甜机灵,以前在杂货铺当过学徒,算账收银都利索。
沈砚简单问了几句,觉得还行,就定下了:“工钱按日结,管一顿午饭,好好干,不会亏了你们。”
大刘和春桃连忙道谢,脸上都带着喜色。在京城能找到这样的活计,已经很不容易了。
一切安排妥当,沈砚松了口气。他让陈三带大刘和春桃熟悉一下铺子,自己则回了客栈。路过街角的肉铺时,他特意进去看了看,这里的肥肠和猪脚都比镇上的新鲜,价格也公道,便跟老板约好,以后每天一早送最新鲜的过来。
回到客栈,刚坐下没多久,就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李老爷的随从,手里捧着一个食盒。
“沈小哥,这是李老爷让送来的晚饭。”随从把食盒递给他,“老爷还说,明日铺子开张,他就不过来了,让您凡事多留心,有解决不了的难处,尽管去找他府上的管家。”
沈砚接过食盒,道了谢。打开一看,里面是四菜一汤,荤素搭配,还有一碗白米饭,比他自己买的干粮精致多了。他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李老爷帮了他这么多,他却连像样的谢礼都没准备。
吃着饭,他又想起白天在铺子里看到的景象。这条街上的铺子都装饰得很讲究,他的“沈记卤味”若是太简陋,怕是会显得格格不入。他盘算着,等赚了钱,得给铺子做块像样的招牌,再买些干净的桌布,把展台布置得好看些。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沈砚就带着大刘和春桃去了铺子。大刘负责清洗肥肠和猪脚,春桃则打扫店面,准备开张要用的碗筷和油纸。沈砚亲自调制卤汤,熟悉的香味在后厨弥漫开来,让他紧绷的心弦放松了些。
日头升高,街上的行人多了起来。沈砚让春桃把卤好的肥肠、猪脚、卤鸡等一一摆上展台,又在门口支起小摊子,浓郁的卤香立刻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
“这是什么香味?这么诱人?”
“新开的卤味铺?看着倒干净。”
春桃机灵地招呼着:“各位爷、姑娘,来尝尝我们沈记卤味吧,刚出锅的,味道绝了!”
有好奇的人停下脚步,买了些尝尝,一入口就被那味道征服了,立刻又回头多买了些。
“给我来两斤猪脚!”
“这卤鸡看着不错,斩半只!”
春桃手忙脚乱地称秤收钱,大刘在一旁帮忙打包,沈砚则在后厨盯着火候,时不时出来看看。看着渐渐排起的队伍,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就在这时,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在铺子门口停了下来。车夫跳下车,掀开帘子,恭敬地请里面的人出来。
沈砚不经意地抬头看了一眼,随即愣住了。
从马车上下来的,是一个身着月白锦袍的年轻男子,面容俊朗,气质温润,让人想到了翩翩公子。
男子身后跟着两个随从,他走到展台前,饶有兴致地看着那些卤味,鼻子微微动了动:“这卤味闻着倒是特别,老板,给我来份卤肥肠和卤猪脚,各来半斤。”
春桃连忙应着,手脚麻利地称好,打包递过去。
男子接过油纸包,却没立刻离开,反而看向沈砚,笑着问道:“老板看着面生,是刚从外地来的?”
沈砚点头:“嗯,从南边小镇来的。”
“难怪有这么特别的手艺。”男子笑了笑,眼神温和,“我叫苏文彦,就住在附近,以后会常来光顾的。”
“多谢苏公子。”沈砚客气地应道。
苏文彦又说了两句,便带着随从离开了。
沈砚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有些嘀咕。这位苏公子看着不像普通人,说话却很随和,倒让他想起了王老汉,只是多了几分书卷气。
他没再多想,转身回了后厨。刚卤好的一批卤味出锅,红亮诱人,香气更盛。春桃的吆喝声和顾客的交谈声混在一起,热闹又鲜活,让这间刚开张的小铺子,瞬间有了烟火气。
沈砚靠在门框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嘴角勾起一抹浅浅的笑意。
京城的第一天,似乎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