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老福记的低价策略没能挤垮沈记卤味,老板王老三心里憋着股邪火。

这天清晨,沈砚刚带着大刘卸完肉铺送来的食材,就听到街上有人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那家沈记卤味看着干净,其实用的都是过夜的剩料,有人吃了闹肚子呢!”

“真的假的?我昨天还买了他家的卤猪脚……”

“可不是嘛,我邻居家的小子吃了,上吐下泻的,现在还躺床上呢!”

这些话像带了钩子,他皱着眉走到门口,正看到两个汉子靠在对面墙根下,唾沫横飞地散播谣言,眼角余光还时不时往他铺子里瞟。

“你们说的可有证据吗?”沈砚走过去,声音冷得像冰。

那两个汉子见他过来,先是一愣,随即梗着脖子道:“怎么?还不让人说句实话?做了亏心事还怕人戳脊梁骨?”

“我沈记卤味从不用隔夜料,每日食材都是新鲜采买,处理过程干干净净,不信你们可以去问肉铺老板,问每天来帮忙的伙计。”沈砚目光扫过围观的人,朗声道,“大家要是不放心,从今天起,我就在门口处理食材,清洗、焯水,都让大家看清楚!”

这话一出,围观的人顿时安静下来。有人点头道:“我信沈老板,他的卤味看着就干净,不像那些黑心铺子。”

“对,要是真有问题,哪能天天这么多人买?”

那两个汉子见势不妙,骂骂咧咧地溜了。沈砚却没松气,转身对大刘道:“把水盆和柴火搬到门口来,你今天就在这儿处理食材。”

大刘虽有些不解,但还是照做了。很快,铺子门口支起了临时的灶台,沈砚让大刘当众清洗起肥肠来。粗盐搓、面粉揉,反复冲洗,直到肥肠雪白如玉。

而沈砚则处理起猪脚,用火燎去细毛,刀刃被刮得锃亮,焯水时撇去浮沫。所有动作都一丝不苟。

阳光照在他专注的侧脸上,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下颌线滑落,他却浑然不觉,眼里只有手里的食材。这副认真专注的模样,让原本还有些疑虑的人彻底放下心来。

“这两小伙子真是实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处理,一点不含糊!”

“我就说嘛,这么干净的手艺,怎么可能用剩料!”

春桃趁机吆喝起来:“各位放心买嘞!沈记卤味,真材实料,干净卫生!今天买卤味,都送一小份卤豆干!”

人群顿时热闹起来,买卤味的队伍排得更长了。连路过的几个挑夫都停下脚步,掏出铜钱要买上半斤。

沈砚一边处理食材,一边留意着斜对面的老福记。王老三正扒着门框往外看,见沈砚这招赢得了人心,气得脸都绿了,“砰”地一声关了门。

临近午时,铺子前忽然一阵骚动。人群自动往两旁退开,几个穿着太监服的人走了过来。

“应该是负责采买食材的宫人。”

沈砚听到旁边的窃窃私语,手上的动作慢了半拍,抬起了头。

几个人径直走到展台前,为首的人目光落在那些红亮诱人的卤味上,又扫过旁边正在处理的新鲜食材。

“老板,”他笑眯眯地开口,声音阴柔,“来两斤卤肥肠,切好。”

春桃楞在原地,半天没敢动。沈砚定了定神,擦了擦手,拿起刀开始切肥肠。他的刀工利落,每一块都大小均匀,码在油纸里,看着就让人有食欲。

“多少钱?”老太监问道。

“三十文。”沈砚递过油纸包。

老太监身后的小太监立刻掏出铜钱递过来,几个人转身离开。

“沈小哥,那人……声音好奇怪啊。”春桃小声说。

沈砚“嗯”了一声,没多解释,转身回了后厨。

他摸出账本,算了算今天的进项,除去成本,已经净赚了五百多文,加上之前的积蓄,手里的银子快有八两了。

正看着,苏文彦走了进来,手里拿着折扇,笑着道:“沈老板,今天这招高啊,直接在外面处理食材。我刚才路过,见你这儿比庙会还热闹。”

沈砚请他坐下:“也是没办法,总不能让人平白污蔑。”

“那王老三不是什么好东西,”苏文彦收起折扇,语气沉了些,“他以前开杂货铺时,就因为偷税漏税被查过,后来花钱打点才没被深究。你要是想彻底解决麻烦,或许可以从这方面想想办法。”

沈砚愣了一下。他不想用这些手段,但王老三一再挑衅,若是不反击,恐怕后患无穷。

“我知道了,多谢苏公子提醒。”

苏文彦又聊了几句,临走时忽然想起什么,道:“对了,刚才看到宫里的人来买你的卤味,沈老板这卤香实在诱人啊。”

沈砚笑了一下:“宫里人也要吃饭啊,可能路过了被馋到了。”

苏文彦笑了笑,没多说,“那几个人好像是太后宫里的,经常看他们出来采买,好吃的会带去给太后。”

沈砚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有点好奇太后是不是一个吃货。

他摇了摇头,把这想法压下去。现在要做的,是把铺子经营好,早日还清李老爷的钱,再把王老汉一家接来京城。

老福记的低价和谣言都没能挤垮沈记,老板心里憋着股邪火,竟又想出一个歪点子,让伙计趁夜里往沈记铺子门口泼脏水,想恶心人、坏名声。

第二天一早,沈砚和大刘来开门,就见门口一片狼藉,还散发着馊味。春桃气得直跺脚:“这老福记也太不是东西了!玩阴的!”

沈砚脸色沉了沉,没骂人,只让大刘提水来冲洗。他一边冲一边琢磨,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不然对方只会得寸进尺。正清洗着,苏文彦来觅食,看到这景象皱起眉:“这是怎么回事?”

沈砚简单说了说,苏文彦听后冷笑一声:“真是出息了。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怕是不知道京城的规矩。”他转头对身后的随从吩咐了几句,“去,把巡街的武侯叫来,让他们查查是谁干的。”

没过多久,武侯就来了,看了现场又问了邻居,很快就查到是老福记的伙计干的。武侯直接去了老福记,把人带走问话,还罚了老福记一笔银子。

经这么一闹,街坊邻居都觉得老福记太过分,更同情沈砚。有人主动来帮着收拾,还有人特意跑来买卤味。

沈砚心里感激,对苏文彦道:“这次又麻烦你了。”

“举手之劳,你的店可不能倒闭,不然我以后吃啥。”苏文彦笑着摆摆手,“不过这老福记老板心性不正,留着始终是个麻烦。我倒是知道他以前欠了不少赌债,债主最近正找他呢……”

沈砚没接话,他不想用这种手段逼人,但也记下了苏文彦的提醒。

接下来几天,沈记的生意越发红火。沈砚趁机推出了卤鸭舌、卤藕片,品类更丰富了。他还算了笔账:现在手里有八两多银子,除去日常周转,刚好能把李老爷垫付的铺子尾款(五两)结清。

这天傍晚,他让春桃看好铺子,自己揣着银子去了李府。管家见他来还钱,笑着引他去见李老爷。

李老爷正在院子里喝茶,见沈砚进来,放下茶杯:“倒是比我想的早。”

“不敢一直欠着老爷的钱。”沈砚把银子递过去,“多谢老爷当初帮忙,不然我在京城寸步难行。”

李老爷没接银子,反而道:“这银子你先拿着。我听说你最近生意不错,正好我有个朋友要办宴席,需要一大批卤味,大概要五十斤,你能不能接?”

沈砚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能接,只是需要提前两天准备。”

“好。”李老爷这才让管家收下银子,“宴席在三日后,你备好卤味,我让人去取。”

这无疑是笔大生意,沈砚连忙道谢。离开李府时,他心里踏实多了。不仅还清了账,还有了大订单,手里的银子加上订单预付款,足有十两出头,足够他把铺子再修缮一番,甚至能添个像样的招牌了。

回到铺子,他把好消息告诉春桃和大刘,两人都高兴坏了。春桃算着账说:“沈小哥,等做完这单,咱们就能给铺子做块新招牌了!”

沈砚笑着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