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没有加任何修辞,却轻轻地落在她心里最脆的地方。林澄转过脸,看着他仔细调整构图的神情。那认真,是不带目的的认真——不是为了领奖,不是为了向谁证明,而只是为了替一个人保留,哪怕只是花瓣上的一条淡色脉络。
“那我也送你一个东西吧。”她突然想起背包里塞着的小本子——是她平时的诗稿集,里面有些自己写给自己看的短章。
她翻到一页,单手撕下,递给他。
顾行接过,看上面的字——墨水色温柔,字是她的气息:
早晨是温热的刀,
在梦的布匹上轻轻剪下一角,
递给醒来的人做手帕,
擦净眼角还未散尽的雾。
顾行看着看着,眼神变得很静。他把那页纸像对待底片一样小心折好,塞进相机包的内兜,“这个,不许放网上,也不许乱展。只给我。”
“当然。”林澄笑,“我不想它被当成‘技巧’去分析。这是我今天的心。”
顾行点头。他忽然明白,他们交换的东西真奇妙——他给她光影,她给他文字;他给她可见之物,她给他难以照亮的那部分内心。两者像左右手,彼此握着的,都是另一只手无法替代的线索。
回到宿舍楼下,他们分开前,顾行停了片刻,说:“明天傍晚有一场社团摄影比赛的外拍,我会很晚回来。你要不要一起去?可能会有点累。”
林澄想了想,摇头,“我有纸要改。老师给了很细的批注,我要留时间慢慢修。”
他点头,“那我回来给你带夜宵。你选——桂花年糕还是牛肉粉丝。”
“随便,你喜欢的那个。”她笑着摆手。
顾行再看她一眼,转身走向东区。太阳的光已经正起来,照在他的后颈,能看见细微的汗闪着光——不燥,是像晨露那样的光。
林澄目送他走远,才慢慢走回宿舍。走到楼道口时,周也正抱着画板匆匆出来,“快,文学社叫你。展板那边又有人讨论‘图像使用’的事,说是拍他们没授权。”
林澄心头一紧——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在展前驻足,提出授权或隐私的话题。这是他们最重视的原则,也是文学社+摄影社联合展的底线。
展板前围着四五个人,中间有个个子高的女生,手里举着一张手机照片,不知是路人拍的还是截下来的,上面能看到“湖-听”那张作品。
“这张,我当时没注意有人在拍。”她看着林澄,用的是质疑的口气,“你们这样公开展出,有给照片里的人看过吗?”
林澄上前一步,很平和地解释,“那张图里,确实有人的背影,但不能辨认个人信息。原摄影者和社团都有严格的使用准则,我们不展出未经同意的肖像。这点,在展板说明下方也有写……”
她话没说完,顾行从另一侧人群里挤了进来——显然他接到了副社的电话直接跑回来。他先对那女生点了点头,态度真诚,“我就是拍摄者,如果你觉得画面里那个背影可能是你,我们可以立刻撤下这张。”
那女生愣了一下,低头又看了看照片,摇了摇头,“不是我。我只是……觉得有些角度看过去,可能会认出人。”
“你的担心很好。”顾行的声音像一块温润的木头,“这也是这次展览要讨论的事——看见和使用之间的边界。谢谢你把这个担心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