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吃完馄饨,陈默要送岳父回家,岳父却不肯:“我住的地方近,走几步就到了,你赶紧回去陪小宇。” 陈默没办法,只能看着岳父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老人走得很慢,却时不时回头望一眼,像是怕他走了,又像是在跟他道别。

回到家,小宇已经趴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一张画,画的是一家四口,有爸爸,有姥姥姥爷,还有一个扎着辫子的女人,旁边写着“妈妈”。陈默把画小心地收起来,盖在小宇身上的毯子,眼眶有点红——亡妻走了三年,小宇却从没忘记她,就像他一样,把思念藏在每天的日子里。

第三章:布包里的旧毛衣,病房里的“骄傲”

手术前一天,陈默特意请了半天假,给岳母送换洗衣物。他买了件柔软的棉质睡衣,还带了条新毛巾,装在袋子里,沉甸甸的。

病房里很安静,岳母靠在床头,手里拿着个布包,正慢慢翻着。看见陈默进来,她赶紧把布包合上,却还是被陈默瞥见了里面的东西——是一件红色的毛衣,针脚有点歪,领口还松了线,是亡妻生前织的。

“这是小芸(化名)当年给我织的,”岳母看出他的目光,把布包打开,轻轻摸着毛衣,“她手笨,织了三个多月才织好,冬天穿在里面,暖得很。” 陈默的眼睛一下子就红了——这件毛衣他见过,亡妻织的时候总抱怨“针总扎手”,却还是坚持织完,说“我妈冬天怕冷,穿这个正好”。

“婶子,这件毛衣还好好的,您还能穿。”陈默走过去,帮她把毛衣叠好,放回布包里,“等您出院了,天冷了就能穿。” 岳母点点头,眼泪掉在布包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小芸要是还在,肯定也盼着我好。”

这时,临床的病友阿姨凑过来,笑着问:“大姐,这是你儿子啊?看着真孝顺。” 岳母赶紧摇头,却笑得眼睛都眯了:“不是儿子,是我女婿。” 语气里的骄傲,比说亲儿子时还响亮,像是在跟全世界宣告“我女婿最好”。

病友阿姨啧啧称赞:“现在这么好的女婿可不多见了,你真有福气。” 岳母笑得更开心了,拉着陈默的手,跟病友说:“他媳妇在的时候,就教得好,说要把我们当亲爹妈待。那年小芸生娃,他半夜跑遍县城给我买晕车药,比我亲儿子还上心呢。”

陈默站在一旁,听着岳母的话,心里暖暖的。他想起亡妻常说的话:“我爸妈养我不容易,你得替我多疼他们。” 那时候他总说“我知道”,现在才明白,“疼”不是嘴上说说,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能站出来,给他们依靠。

中午的时候,岳父提着保温桶来了,里面是熬好的排骨汤。他给岳母盛了一碗,又给陈默盛了一碗:“你也喝点,补补身子。” 陈默接过碗,喝了一口,汤熬得很浓,带着排骨的香味,是岳母的手艺。

“医生说手术定在明天上午,”岳父坐在床边,跟陈默说,“我跟你婶子商量了,等她好了,就去你家待几天,帮你看看孩子,也让小宇跟我们亲近亲近。” 陈默点点头:“好啊,小宇早就盼着姥姥姥爷去家里了。”

从病房出来,陈默去了趟超市,买了些水果和营养品,还特意给小宇买了个小蛋糕——明天是小宇的生日,他想让岳母也能尝尝。走出超市,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暖烘烘的,陈默突然觉得,日子虽然少了亡妻的身影,却还是有很多温暖的事,在慢慢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