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秒钟的死寂,只有屋外呼啸的风雨声和蜡烛燃烧的噼啪轻响。
然后,就在林以昼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或者对方根本没在意时,一个低沉醇厚、比原调低了整整八度的男声,缓缓地、试探性地,接上了那段未完的旋律。
沈纵的声音!
林以昼猛地抬起头,撞进沈纵同样带着惊异的深邃眼眸里。
烛光在沈纵轮廓分明的脸上跳跃,他的眼神专注而奇异。他哼唱着,不是模仿林以昼清澈的少年音,而是带着他特有的沙哑质感,像低沉的大提琴,厚重而富有磁性。神奇的是,尽管音域和音色截然不同,他那降调后的哼唱,竟与林以昼刚才哼出的demo旋律严丝合缝地契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与共鸣。像是夜风与松涛的低语,冷杉与机油的碰撞。
昏黄的烛光将两人依偎(以一种极其特殊的姿势)的影子投射在斑驳脱落的墙壁上。那影子被拉得很长,随着烛火轻轻摇曳。林以昼蜷缩着,沈纵微微前倾,怀中是他的双脚。光影交错间,墙壁上模糊的影子仿佛是亲密无间的拥抱,又像是一场无声的盛大合唱,在寂静寒冷的荒原孤屋里,奏响只属于此刻的秘密乐章。
负责守夜的后勤小张裹紧了衣服,在另一个角落昏昏欲睡。角落里的摄影师小王,透过取景器默默看着这一切,手指轻轻搭在录制键上,犹豫了一下,终究没有按下。这画面太真实,也太珍贵,他不想用冰冷的机器打扰这份在绝境中滋生的微妙情愫。
后半夜,林以昼在高反和疲惫双重作用下,终于沉沉地睡着了,呼吸渐渐平稳。沈纵小心翼翼地将他冰冷的双脚用睡袋裹好,自己则靠在冰冷的墙壁上,毫无睡意。
他拿出节目组配发的GoPro运动相机,调到夜间模式。镜头对准了睡梦中的林以昼。烛光在他长长的睫毛下投下小片阴影,苍白的脸色缓和了些,微微张开的唇瓣透着一丝脆弱,却又异常纯净。沈纵凝视着屏幕里的睡颜,眼神复杂难辨,最终,他在保存的片段上打下几个字:“他比舞台灯还亮。”屏幕的光映亮了他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柔软。
窗外,高原的风雨仍在肆虐,道班房内,一支蜡烛静静燃烧,豆大的火光守着两个命运轨迹意外交错的人。
第三章 魔鬼弯道
折多山的共患难像一剂强效催化药,微妙地改变着两人之间的气流。沈纵依旧冷着脸指挥行程,检查车辆,动作依然干脆利落,但林以昼能感觉到,那双锐利眼睛落在自己身上的审视少了几分苛刻,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关注。递水、提醒注意落石,甚至在他笨拙地试图帮忙收拾营地时,沈纵会直接上手夺过他手里的东西,简短地说句:“碍事,一边去。”语气依旧硬邦邦,却不再是最初那种纯粹的排斥。
林以昼也悄然改变着。他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对高原环境和机车骑行流露出明显的恐惧和抗拒。他努力克服高反带来的不适,认真学习沈纵教的骑行手势和避险技巧,尽管动作依然生涩。沈纵偶尔流露出的对机车纯粹的狂热和对挑战的渴望,意外地吸引着他那颗被偶像规则束缚太久的心。他发现,沈纵的世界里,没有镜头的表演,只有引擎的轰鸣、呼啸的风和延展向天边的路。这种感觉,陌生又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