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 第四天“美食交流日”:各个营地带来了特色美食——绿洲营地的超级小麦馒头、沿海营地的深海鱼汤、矿山营地的金属锅炖肉、冻土营地的地热烤土豆。广场上摆满了美食摊位,公民们可以免费品尝,还能学习美食的制作方法。林野亲自下厨,做了一道陆沉生前最爱吃的番茄炒蛋,很多人尝了之后说:“这道菜里有家的味道。”

- 第五天“艺术表演日”:各营地的文艺爱好者带来了精彩的表演——有合唱联盟主题曲《希望之光》,有舞蹈《重生》,有话剧《绿洲盟约》(讲述联盟成立的故事),还有孩子们表演的儿歌联唱。最让人感动的是,萤光族的族人用荧光木制作的乐器,演奏了一首《星空曲》,淡蓝色的荧光随着音乐节奏闪烁,仿佛将人们带入了浩瀚的星空。

- 第六天“体育竞技日”:举办了跑步、游泳、射箭、拔河等比赛,各个营地的公民积极参与。苏晓带领联盟卫队队员,表演了格斗和射击技巧,赢得了阵阵掌声。比赛不设名次,重在参与,大家在竞技中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和团队的力量。

- 第七天“未来畅想日”:文化节的最后一天,公民们通过绘画、写作、演讲等方式,畅想联盟的未来。孩子们的画作里,有会飞的汽车、建在月球上的学校、和外星人交朋友的场景;成年人的演讲里,有全球生态完全恢复、人类登上火星、文明永远延续的愿景。林野在总结发言中说:“文化是文明的灵魂,今天我们传承过去、交流现在,就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希望联盟文化节能一直办下去,成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文化节结束后,联盟将优秀的旧物、技艺视频、故事和画作,都收录到文明博物馆,成为联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百零九章:火星探测的新进展与“宜居区”的发现

“探索者号”火星探测器在太空中飞行了八个月后,成功抵达火星轨道,开始对火星进行全面探测。探测器搭载的“火星车”和“无人登陆舱”,先后在火星表面着陆,传回了大量的图像和数据。

陈默带领科研团队,在月球基地的实验室里,对传回的数据进行分析。他们发现,火星的“乌托邦平原”区域,存在大量的水冰(固态水),土壤中含有多种矿物质,而且该区域的气候相对稳定,昼夜温差较小,非常适合建立“火星宜居区”。

更让人惊喜的是,火星车在乌托邦平原的岩石样本中,检测到了微生物的痕迹——虽然不是活的微生物,但证明火星在远古时期,可能存在过生命。“这一发现太重要了!”陈默兴奋地说,“它不仅为火星宜居区的建设提供了依据,还为人类探索外星生命打开了新的大门。”

联盟议会立刻召开会议,讨论“火星宜居区建设计划”。陆阳说:“火星宜居区的建设,是人类太空殖民的第一步,虽然难度很大,但我们有核聚变技术、生态舱技术和太空育种技术,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苏晓表示:“我愿意带领卫队队员,第一批前往火星,负责宜居区的安全防护工作。”陈默则说:“科研团队会尽快研发‘火星生态系统’,让宜居区能实现氧气、食物和水的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