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超市的货架后,组员们找到了两罐密封完好的水果罐头,但第三罐始终没找到。负责警戒的女孩突然喊道:“有‘锈蚀体’过来了!”只见两个穿着模拟锈蚀体外壳的卫队队员,朝着他们的方向“扑”来。小星立刻让组员们躲进预先选好的墙角,用斧头砍断旁边的水管,形成一道水障(模拟防御工事),同时让负责搜寻的组员继续在附近寻找罐头。
就在“锈蚀体”快要突破水障时,小星发现超市的冷藏柜里有反光——第三罐罐头藏在冷藏柜的角落!他立刻冲过去拿起罐头,同时大喊:“防御组加固水障,我们准备撤离!”组员们齐心协力,用绳索将水障绑在货架上,拖延了“锈蚀体”的速度,成功带着三罐罐头撤离到安全区域。
考核结束后,苏晓对小星的小组竖起了大拇指:“你们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懂得灵活应对突发情况,这就是‘末日课’的意义——不是让你们重现末日,而是让你们拥有守护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小星握着手里的罐头,心里明白:和平年代的“危机演练”,是对前辈们牺牲的最好纪念。
第二百二十二章:安安的“海洋生态地图”与深海保护计划
安安在沿海营地的滩涂实验取得成功后,又有了新的目标——绘制“全球海洋生态地图”,标注出所有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资源分布和生态脆弱区域,为联盟的海洋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她带领科研部的小助手们,乘坐改装的“深海探测船”,从沿海营地出发,沿着赤道海域一路航行。在太平洋的“珊瑚礁区域”,她们发现了大片新生的珊瑚礁,上面附着着五颜六色的热带鱼和海星;在大西洋的“寒流区域”,她们看到了成群的磷虾,还有跟随磷虾迁徙的鲸鱼群;在印度洋的“深海热泉口”,她们发现了能在高温环境下生存的“热泉生物”,这些生物的基因对医学研究有重要价值。
每到一个区域,安安都会用探测仪记录海水温度、盐度、生物种类和数量,还会采集少量的海水和生物样本,带回实验室分析。经过半年的航行,安安和小助手们终于完成了“全球海洋生态地图”的初稿——地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了海洋生态的不同状态:绿色代表生态良好,黄色代表需要关注,红色代表需要重点保护。
“大西洋的‘油污带’区域,生态还没有完全恢复,需要投放更多的净化微生物;北冰洋的‘冰川边缘’区域,因为气温回升,海冰融化速度加快,北极熊的栖息地在减少,需要建立保护区。”安安在联盟议会的汇报会上,指着地图上的红色区域说,“我建议启动‘深海保护计划’,针对这些脆弱区域,制定专门的保护措施。”
联盟议会批准了安安的计划,陈默还为她配备了“水下生态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潜入深海,监测生态变化,还能投放净化剂和食物,帮助恢复海洋生态。安安看着自己绘制的地图,坚定地说:“海洋是地球的‘蓝色心脏’,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心脏一样,保护好海洋。”
第二百二十三章:北极种子库的“特殊客人”与古代种子的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