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将军为何忧心?”刘隆问道,“今日大捷,斩首两千余级,俘获牛羊马匹无数,先零羌短期内必不敢再犯。”

马援叹息一声:“今日之胜,不过暂解狄道之围。羌人败而不灭,来年草长马肥之时,必复来扰。且我军虽胜,亦伤亡数百,每念及此,心下难安。”

他走到厅堂门前,望向夜空:“天下初定,百姓渴望安宁。我辈为将者,非好战而战,乃为止战而战。”

这时,那名在战场上射箭救他的年轻校尉被领了进来。他约莫二十出头,面容俊朗,但左颊上一道新疤还在渗血。

“属下虎贲校尉赵腾,参见将军!”年轻人单膝跪地,声音微微发颤,不知是紧张还是激动。

马援上前扶起他:“今日战场之上,多谢你那一箭。”

赵腾抬头,眼中闪着光:“将军言重了!能为您效命,是末将荣幸。家父曾随将军征战隗嚣,常言将军用兵如神,爱兵如子。”

马援仔细端详年轻人的面容,忽然恍然:“你可是赵岐之子?”

“正是!”赵腾声音有些哽咽,“家父于三年前病故,临终前嘱我必投将军麾下,效命疆场。”

马援沉默片刻,眼中掠过一丝感伤:“你父亲是条好汉。当年在冀城之战,他为我挡过一箭。”他轻轻拍了拍赵腾的肩膀,“你好生修养,明日随我巡视边防。”

赵腾退下后,马援独自站在院中。寒月孤悬,星光稀疏。他想起多年前与赵岐并肩作战的日子,想起那些已经逝去的面孔。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能活到今天,已是侥幸。

三日后,马援正在部署边防,一骑快马飞奔入城,使者带来朝廷急报。

“将军,陛下有旨,召您即刻还朝!”

马援展开帛书,眉头渐渐紧锁。刘隆见状,小心问道:“将军,京师有何要事?”

马援将帛书递给他,目光深远:“南方交趾郡征侧、征贰姐妹反叛,攻占六十五城,自立为王。陛下命我筹备南征。”

他走到城垛边,望向南方天空。万里之外,一场新的征战正在等待。

而此刻的他尚不知晓,这场南征将成就他一生最大的功勋,也将为日后命运的转折埋下最初的种子。

风起陇西,卷起的沙尘遮天蔽日,仿佛预示前路艰险。

马援握紧剑柄,眼中却毫无畏惧。

“备马,明日返京。”

第二章:未央宫议

建武十二年的初春,长安城还裹着一层薄寒。未央宫前,文武百官鱼贯而入,朝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整齐的声响。马援身着朝服,走在人群中,目不斜视。

“文渊兄!”身后传来熟悉的呼唤。

马援回头,见是太中大夫梁松,他微微颔首:“伯孙兄。”

梁松快步上前,与马援并肩而行,压低声音道:“文渊可知今日朝议所为何事?”

马援目光微凝:“可是为交趾征氏姐妹叛乱之事?”

“正是。”梁松点头,“陛下为此事忧心忡忡,连日来食不甘味。交趾偏远,地形复杂,朝中对于是否出兵、如何出兵争论不休。”

马援不语。他知道梁松是皇帝近臣,这番话必是试探他的态度。

进入大殿,文武分列两旁。片刻后,内侍高唱:“陛下驾到!”

光武帝刘秀缓步走上御座。虽已年过半百,但他的目光依然锐利如鹰,扫视群臣时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