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众卿平身。”刘秀的声音沉稳有力,“今日召诸位前来,是为商议交趾之事。征侧、征贰姐妹自立为王,攻占岭南六十五城,杀我汉官,掠我百姓。诸卿以为该当如何?”

话音刚落,一位老臣出列:“陛下,臣以为交趾地处偏远,山高林密,瘴气弥漫。若发大军征讨,粮草转运艰难,士卒水土不服,恐重蹈秦始皇征百越之覆辙。不如遣使招安,许以自治,以示天朝怀柔之德。”

此言一出,立即有数人附和。

马援眉头微皱,但并未立即发言。他注意到皇帝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这时,大司马吴汉出列,声如洪钟:“陛下!臣以为不可!征氏姐妹杀官据地,形同叛逆。若不予征讨,恐岭南诸郡纷纷效仿,届时大汉南疆将永无宁日!臣愿亲率大军,平定叛乱!”

朝堂上顿时分为两派,争论不休。主战者以武将为主,主和者多是文臣。

刘秀静静听着,目光偶尔扫过沉默的马援。终于,他开口问道:“马文渊,你久在边陲,熟知地形,于此事有何见解?”

马援出列,躬身行礼:“陛下,臣以为交趾之乱,必征不可。”

“哦?细细说来。”

“交趾虽远,然自秦时已入中国版图,汉武帝置郡县,百姓皆为大汉子民。今若弃之,非但有损天威,更辜负了交趾百姓盼王师如盼云霓之心。”马援声音铿锵,“且岭南物产丰饶,海上贸易可通外域,战略地位重要,断不可失。”

一位文臣反驳道:“马将军言之有理,然征讨交趾,山高路远,粮草转运艰难,将军可曾计算过需要多少民夫?耗费多少粮饷?”

马援转身面对群臣:“李大人所虑极是。然臣在陇西时,曾研究过岭南地形。若从长沙、桂阳发兵,沿湘水、漓江南下,可直抵苍梧。再从苍梧沿牂牁江东进,可直达交趾。水路运输,可省人力大半。”

他继续道:“且岭南气候虽异于中原,但并非不可克服。士卒可先至荆楚适应水土,再逐步南进。军中可备草药以防瘴气,择秋冬季进军,可避暑热。”

朝堂上一片寂静,众人皆被马援的周密计划所折服。

刘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若命你南征,需要多少兵马?”

马援沉思片刻:“精兵两万足矣。兵贵精不贵多,交趾叛军虽众,然乌合之师,不足为惧。关键是速战速决,避免陷入持久战。”

“好!”刘秀终于露出笑容,“朕命你为伏波将军,率楼船二千艘,战士两万人,南征交趾!一应粮草器械,由大司农全力保障!”

“臣,领旨!”马援跪拜接旨,声音坚定。

退朝后,马援正要离去,却被内侍叫住:“马将军留步,陛下召您后殿议事。”

在后殿书房,刘秀已换上常服,见马援进来,赐座看茶。

“文渊啊,此次南征,朝中反对之声不小。”刘秀语气平和,似与老友闲聊,“你知道朕为何最终还是决定用兵吗?”

马援恭敬回答:“陛下圣明,必是看到了交趾之乱若不平定,后患无穷。”

刘秀点头:“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朕相信你的能力。陇西羌乱,你屡建奇功;隗嚣之叛,你献‘堆米为山’之计,使朕一目了然。此番南征,非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