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十月的东京突然降温,小雨在制服外加了件父亲寄来的针织开衫。虽然针脚歪歪扭扭,但胜在厚实,还带着淡淡的樟脑丸味道——显然是从箱底翻出来的陈年旧物。

"你爸爸手真巧。"美咲羡慕地摸着毛衣上的樱花图案。小雨笑而不语,没好意思说这应该是母亲的手艺——父亲连纽扣都缝得七扭八歪。

语言学校的期中考试,小雨拿了全班第一。校长亲自颁发奖状时,特意用中文说:"你父亲会为你骄傲的。"原来横山先生把她的每张考卷都复印下来,寄回了中国。

周末去邮局取包裹时,小雨发现父亲寄来的纸箱格外沉重。拆开后她惊呆了——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二十多本笔记,全是父亲这些年来偷偷记录的日语学习心得。最上面那本的扉页上写着:"给小雨的留学礼物——我的全部日语。"

"你爸爸简直是个语言天才!"横山先生翻阅着笔记,连连惊叹。里面不仅有详尽的语法解析,还有父亲自创的"农机零件记忆法":用拖拉机的油管系统比喻日语助词用法,拿齿轮传动原理解释动词变形...

小雨把这些笔记当作课外教材,进步神速。十一月的日语能力考试N2级,她竟然考了178分(满分180)。成绩单寄到那天,横山家开了个小型的庆祝会。澄子奶奶特意做了母亲当年最爱吃的筑前煮,横山夫人则端出印着"合格"二字的红豆饭。

"你妈妈要是看到该多高兴。"澄子奶奶抹着眼泪说。小雨把第一口红豆饭盛在小碟子里,放在母亲相片前。

那晚和父亲视频时,小雨发现他身后的背景变了——不是农机站的破墙,而是一间明亮的书房。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她熟悉的日语教材,墙上还挂着东京地图。

"我租了套房子。"父亲难得地主动解释,"离李老师家近。"

小雨这才注意到,父亲的手边放着本崭新的《日本留学指南》,书签夹在"家长探亲签证"那页。她的心猛地跳了一下:"爸,你要..."

"明年樱花季。"父亲简短地说,耳根却悄悄红了。

十二月的东京飘起了小雪。期末考试结束后,小雨开始收拾行李。她把父亲寄来的笔记重新打包,只留下最常用的几本。一千只纸鹤小心地收进防震盒,准备带回中国。母亲的相册则留了复印件,原件郑重地交还给澄子奶奶。

临行前一晚,横山先生带她去了趟早稻田大学。夜色中的图书馆灯火通明,校门口的樱花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

"你爸爸当年差点来这里读书。"横山先生指着法学部的大楼,"他总说想当个涉外律师,帮助在日中国人。"

小雨摸着冰冷的石墙,突然理解了父亲那些年的不甘与遗憾。风卷着碎雪掠过脸颊,像是一个未完成的梦的叹息。

回程的电车上,横山先生递给她一个牛皮纸袋:"这是我和你澄子奶奶准备的。"

里面装着早稻田大学的招生简章,还有份语言学校的续读申请——横山先生为她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

"明年四月,"老人望着窗外飞逝的灯光,"你可以正式来日本读初中。"

小雨紧紧攥着文件袋,想起父亲书桌上那本留学指南。原来他早就计划好了,从送她来日本的那天起,就在为这个可能性铺路。

羽田机场的告别比想象中平静。美咲送了她自制的御守,横山夫人准备了便当,连诊所的山本医生都托人送来一盒药草茶。

"照顾好自己。"横山先生最后拥抱她,"代我向你爸爸问好。"

飞机冲破云层时,小雨翻开父亲最新寄来的信。信纸上是熟悉的笔迹,却第一次用了中日双语:

"亲爱的小雨:

当你读到这封信时,我应该正在办护照。李老师帮我联系了旅行社,说樱花季的团签比较容易过。

农机站的工作辞了,现在给县外贸公司当日语顾问。工资不错,还能报销去东京的机票。

你房间的墙纸换了,是你妈妈喜欢的樱花图案。书桌正对窗户,能看到后山的竹林。

对了,那串风铃我挂在窗边了。每天早晨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风吹过的声音。

等你回家。

父字"

小雨把信纸贴在胸口,舷窗外的云海如棉花糖般绵软。一年前的今天,她还是个躲在被窝里偷听日语磁带的小女孩;而现在,她正带着母亲的相册、父亲的笔记,还有属于自己的梦想,飞向那个有人等待的归途。

飞机开始下降时,小雨突然发现云层间有道彩虹。她想起父亲常说的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而此刻她终于明白,父亲自己就是那道彩虹——横跨两代人的梦想,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当熟悉的乡音在机场响起,小雨拖着行李箱飞奔起来。出口处,穿着崭新西装却依然配着工装鞋的父亲,正举着一块歪歪扭扭的日语接机牌:

"ようこそ帰国、私の誇り"(欢迎回国,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