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雪船初现
腊八已过,七巧河两岸的村庄还未迎来今冬的第一场雪。河面平静如镜,倒映着灰蓝色的天空,几只寒鸦掠过,留下几声嘶哑的啼鸣。
“下雪了,下雪啦!”河边的码头上,忽然传来一串银铃般的呼喊。
几个正在洗衣的妇人抬起头来,码头上玩耍的孩子们也停下脚步。有人循声奔去,却在四处张望后失望而归——河里水波沉静,天空晴日朗照,哪有半分雪影?
正当大家纳闷时,站在最前面的巧芬笑出了声,她伸手指向河面远方:“在那儿呢!”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众人看到一条船正从北方悠悠驶来,桨声欸乃,有力地犁开水道。在明朗的阳光照耀下,起了波澜的水面金色跃动。最引人注目的是船的篷顶,竟是白色的,随着船只渐近,大家才看清那是压了盈尺的雪。
这雪,能被一条船载到这里,可见下雪的地方离这里不远。
一个年轻后生从船舱里钻出来,停下摇橹的动作,有些腼腆地望着岸上的人群。他脸红红的,不知道是摇橹累的,还是被寒风吹的。
巧芬“咦”了一声,声音清亮:“今年的货郎于,换人了呀!”
巧芬口中的货郎于,已年过五十,每年腊八前后都会准时出现在叮当河边,摇着那条小水泥船,船里载着床单被罩、脸盆、针头线脑等各式日用杂货。白日里,船系在岸边,货物平铺满船身的每个角落,村里人去挑挑拣拣,手头不宽绰的用米面油换也无妨。夜里,货郎于就窝在船舱的稻草、被褥里呼呼大睡。
老货郎于干了一辈子卖货郎,原来是挑着担子走村串巷,后来年纪大了,前几年才改用了船。村里人从未见过他烧火做饭,逢到饭点,就吃自带的煎饼。渴了,便去河边人家打一壶开水。
今年来的这个货郎于,却不是大家熟悉的那张面孔。年轻人看上去不过十八九岁,眉眼清秀,带着几分书卷气,与这粗犷的河岸景色格格不入。
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年轻人系好船,怯生生地开始摆放货物。几个大胆的妇人上前询问,这才知道,他是老货郎于的小儿子,今年高考落榜了,老货郎于因为腰间盘突出卧床不起,却又惦记着年前乡亲们缺东少西,天天念叨要进货。
“爹躺在床上,嘴里却天天数算着:刘家庄的李大娘需要新被面,河岸村的赵大爷缺个暖水壶,张家大嫂上次说针线不够用了...”年轻人学着父亲的语气,竟有几分相像,“我经不住他念叨,就备上货、摇着桨来了。”
小货郎于业务不熟,起初每一起买卖,哪怕是根针,他也要翻翻本子上的价格,更不要说去应付大姑娘小媳妇伶牙俐齿的讲价了。常常被说得面红耳赤,最后总是让步。
第一天下来,他清点收入,发现比父亲记账本上预估的少了许多,不禁叹了口气。
2 寒夜暖心
更要命的是夜晚的到来。小货郎只带了两床被褥,天一暗下来,河风嗖嗖地往船篷里钻,被子如铁一般硬冷。他蜷缩在船舱里,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和水波拍打船体的声音,几乎一夜没睡,只和天上的星星对视了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