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王大富一家冷眼旁观,甚至暗中散播谣言,说林婉清得罪了人,再干下去还会遭殃。
重建工作紧张进行时,一个意外的转机出现了。
一天下午,村里来了几个陌生人,开着当时少见的越野车,直接找到了村支书家。为首的是一位四十多岁、气质儒雅的男子,自称是来自南方的茶商,姓陈。
“我们在省茶叶评比会上尝到了你们村的茶,非常感兴趣。”陈先生开门见山地说,“想谈一下合作事宜。”
赵老伯连忙找来林婉清。陈先生见到这么年轻的负责人,略显惊讶,但很快就为林婉清对茶叶的专业知识所折服。
“我们愿意投资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包销全部产品。”陈先生提出优厚条件,“林小姐只需要提供技术和原料保障。”
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机会,但林婉清犹豫了。她担心一旦接受大资本介入,青山茶就会失去自己的特色和控制权。
晚上,林婉清和赵建军仔细分析了合作方案的利弊。
“他们的条件很诱人,能快速解决我们眼前的困难。”赵建军客观地说,“但长远来看,可能会失去自主权。”
林婉清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青山茶不应该只是别人的原料供应基地,我们要打造自己的品牌。”
第二天,林婉清婉拒了陈先生的投资提议,但提出了另一种合作方式:由对方作为经销商,代理青山茶在南方市场的销售,品牌和生产仍然由自己掌控。
陈先生起初不太满意,但在品尝了林婉清特意准备的几种新研发茶品后,最终接受了这个方案,并预付了一大笔订金。
这笔资金如同及时雨,使重建工作得以快速推进。一个月后,新的茶叶作坊拔地而起,规模比之前更大,设备也更先进。
开业当天,全村人都来祝贺。林婉清站在新建的厂房前,感慨万千。她从兜里掏出赵建军送的那片茶叶项链,紧紧握在手心。
“这只是开始。”她轻声对自己说。
然而,纵火案的阴影仍未散去。一天,春梅姐神神秘秘地找到林婉清:“我可能知道是谁放的火了。”
原来,春梅的丈夫前几天和王大富喝酒,王大富醉醺醺地吹牛,说 soon林婉清就得滚出青山村,到时候茶叶生意还是他王大富的。
“但我丈夫不肯作证,怕得罪人。”春梅无奈地说。
林婉清沉思片刻:“没关系,有这条线索就够了。恶人自有恶报。”
她悄悄找到赵老伯,说明了情况。老支书眯起眼睛:“王大富这小子...婉清你放心,我会处理。”
几天后,县公安局突然来人,带走了王大富。原来,赵老伯早就暗中收集证据,发现王大富不仅涉嫌纵火,还长期偷漏税、强买强卖。数罪并罚,足够他在牢里待上几年了。
铲除了这个毒瘤,青山村的茶叶产业发展更加顺利。在新作坊投入使用后,产量和质量都大幅提升。
随着夏季的到来,林婉清开始尝试制作发酵茶。凭借前世的记忆和研究所的技术支持,她成功研制出了青山红茶,口感醇厚,带有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