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第一次真正地、毫无遮挡地照在她身上,暖洋洋的。她却下意识地眯起了眼,感觉有些不适。外面的世界色彩太鲜艳,声音太嘈杂,缺乏精神病院里那种单调的、便于计算的“秩序”。
她坐在回家的车上,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敲击着复杂的节奏——那是在模拟一种三库走位的力度和旋转。
父母在她耳边絮絮叨叨,说着家里的变化,说着以后再也不碰台球了,找个轻松的工作,平平淡淡就好。
林薇安静地听着,没有任何反应。
直到回到家,走进自己久违的房间。房间被打扫得很干净,过去那些奖杯、海报、球杆都被收了起来,仿佛想要抹去一切痕迹。
她的目光却径直落在墙角——一个被遗忘的、蒙着厚厚灰尘的长条形盒子。
那是她的球杆盒。
她走过去,手指轻轻拂过灰尘,打开卡扣。
黑色的球杆安静地躺在天鹅绒衬布上,冰冷,光滑,如同沉睡的黑龙。
母亲在门口看到,惊呼一声:“小薇!别碰它!”脸上写满了恐惧,仿佛那是什么诅咒之物。
林薇没有理会。她伸出手,缓缓地、极其稳定地握住了杆尾。
那一瞬间,仿佛电流贯通。
三年来的所有“模拟”、“计算”、“练习”,那些在疯狂中构建的庞大而扭曲的台球体系,找到了现实的锚点。
她的手不再颤抖。她的心跳平稳如常。
她抬起头,看向惊慌失措的母亲,眼神里没有了过去的脆弱和易怒,也没有激动和兴奋,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近乎诡异的平静。
“妈,”她开口,声音因为长时间缺乏交流而有些沙哑,却异常清晰,“我不是要碰它。”
她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重新落回球杆,像是在审视一件分离已久的、属于她身体一部分的武器。
“我是要拿回它。”
3.风暴前夜与初试锋芒
“姓名。” “……林薇。” “年龄。” “……25。” “过去三年……职业经历?” “……无。”
资格赛报名处的工作人员头也不抬,机械地敲打着键盘。空气里弥漫着旧体育馆特有的味道——汗味、灰尘、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滑石粉气息。这种味道像一把生锈的钥匙,猛地捅进了林薇记忆的深处,让她有瞬间的恍惚。
“下一个!”工作人员递出一张打印好的参赛证,语气不耐烦。
林薇接过那张薄薄的纸片。上面的信息简单到苍白,除了姓名年龄,几乎一片空白。排名?无。过往战绩?无。就像她这个人,刚从一片虚无里走出来,试图重新挤进这个早已不再记得她的世界。
她穿着最普通的运动服,背着那个擦拭一新的旧球杆盒,混在嘈杂的参赛人群里,毫不起眼。周围大多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脸上带着跃跃欲试的紧张和兴奋,讨论着谁的杆法更犀利,谁又新练了什么绝招。没有人多看这个面色有些苍白、眼神过于安静的年长女人一眼。
她像一个幽灵,飘荡在热闹的边缘。
但这只是表象。
她的感官正在以一种全新的、近乎恐怖的方式处理着信息。嘈杂的说话声、球体碰撞声、脚步声……这些声音进入她的大脑,被自动过滤、降噪,只剩下有用的部分:隔壁台选手出杆的节奏、裁判报分的语气、某个球与库边碰撞发出的特定声响所暗示的旋转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