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跟着老周往西翼跑,走廊里的风更冷了,蜡烛的火苗一个劲地往一边倒。镜厅的门虚掩着,推开门的瞬间,我闻到一股淡淡的杏仁味——那是氰化物的味道!借着蜡烛的光,我们看到镜厅中央的大镜子碎成了一地碴子,而陈雪躺在镜子碎片中间,脸色发青,嘴角挂着白沫,已经没了呼吸。
她的右手紧攥着一块碎镜片,镜片上沾着什么——我凑近看,是一丝深蓝色的丝线,和下午槐树上挂着的旗袍颜色一模一样。
第二章 碎片里的疑点与不在场证明
警察来的时候,山里的雾更浓了,警车的灯光在雾里晕成一团模糊的黄。负责案子的是舅舅的老同事,王警官,他看到我时愣了一下:“林默?你怎么在这?”
“我跟着文学社采风。”我指了指镜厅里的现场,“王叔叔,死者是陈雪,文学社成员,我们听到镜子碎声后过来,发现她已经没气了。”
王警官点点头,让法医和技术人员勘查现场。我站在门口,没进去——不是怕,是怕破坏线索。老周在一旁哆哆嗦嗦地说:“镜厅里的镜子是民国时的老物件,顾老板当年特意从国外运回来的,说是能照出人的‘前世’……陈雪这孩子,肯定是不听劝,半夜来镜厅,被三姨太的鬼魂缠上了。”
“鬼魂不会用氰化物。”我打断他,“刚才我闻到现场有杏仁味,应该是氰化物中毒,而且陈雪手里的碎镜片上有深蓝色丝线,和下午院子里槐树上挂的旗袍颜色一样。”
王警官看了我一眼,没说话,但眼神里多了点认可。技术人员很快有了发现:“王队,现场的镜子碎片上有残留的氰化物,而且镜子后面的墙壁上,有个小暗格,里面放着半瓶氰化物溶液,还有一块深蓝色的布料,和死者手里的丝线材质一致。”
“暗格?”我眼睛一亮,“那暗格能藏人吗?”
技术人员摇摇头:“太小了,只能放东西,成年人进不去。”
接下来是询问不在场证明。案发时间是晚上八点半左右,当时我们都在东翼的餐厅:
• 李薇:在餐厅整理采风资料,苏晓可以作证,因为苏晓一直和她待在一起,直到听到镜子碎声。
• 苏晓:和李薇在一起,中途没离开过,她说自己吓得不敢动。
• 赵磊:说自己去了趟卫生间,从餐厅到卫生间要走五分钟,来回十分钟左右,他说自己在卫生间待了大概五分钟,也就是说,有五分钟的时间没人能证明他在哪。
• 老周:说自己在值班室煮茶,值班室在东翼和西翼中间,到镜厅要走三分钟,他说自己没离开过值班室,没人作证。
“赵磊,你去卫生间的时候,有没有看到什么异常?”王警官问。
赵磊挠挠头:“没有啊,走廊里黑漆漆的,我就赶紧去赶紧回了,对了,我路过西翼门口时,好像看到一个影子晃了一下,但太暗了,没看清是谁。”
“老周,你值班室有监控吗?”王警官又问。
老周摇摇头:“古宅里没装监控,山里信号不好,装了也没用。”
我走到镜厅门口,蹲下来看地上的脚印——因为刚下过雨,地面有点潮,现场除了陈雪的脚印,还有几串杂乱的脚印,其中一串是老周的,一串是赵磊的(他刚才跑过来时踩的),还有一串……很奇怪,脚印很小,像是女人的,但鞋底的花纹很特别,是菱形的,而且脚印只到镜厅门口,没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