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傍晚她刚进门,就看见门口放着个纸袋,里面是瓶泡沫胶,还有张便签,字迹清瘦:“五金店王婶说这个型号更适合木窗。”没署名,但林微认得那是沈衡的字——昨天她去301借螺丝刀,瞥见他桌上摊着张图纸,字迹和便签上的一模一样。
她捏着便签笑了笑,转身敲了敲301的门。
沈衡开门时,手里还拿着笔,图纸摊在玄关的小桌上,上面画着老楼的结构剖面图,红笔圈出了几处承重墙的位置。“有事?”他问。
“谢你送的泡沫胶。”林微把手里的橘子递过去,“刚在楼下买的,挺甜。”
沈衡看了眼橘子,没接,只说:“举手之劳。”他的目光落在她怀里的笔记本上,封皮上沾了点泥渍,“你在做旧改调研?”
“嗯,想试试接个户内改造的活儿。”林微没瞒他,“不过好像有点难,大家需求太散了。”
沈衡沉默了几秒,侧身让她进来:“进来坐。”
301室比她想象中整洁。没有多余的装饰,家具都是深色原木的,墙上挂着几张建筑照片,不是高楼大厦,都是些老房子的细节——砖缝里的草,褪色的门牌号,和她画的那些速写莫名契合。
沈衡把图纸往旁边挪了挪,给她倒了杯水。“老城区改造,不能只算面积改格局。”他指着图纸上的红圈,“这堵墙是民国时建的,拆了会影响整栋楼的承重,但你看这里——”他用铅笔在厨房外墙画了条线,“往外拓半米,不碰承重墙,还能多装个储物柜。”
林微眼睛一亮。她之前只想着怎么满足居民说的“扩厨房”,压根没考虑承重墙的问题。“你是……结构工程师?”
“嗯,做旧建筑修复的。”沈衡喝了口水,“这栋楼我前几年来看过,当时业主没打算修,没想到现在做旧改了。”
原来他不是刚搬来,是专门来做调研的。林微看着他指尖在图纸上移动的痕迹,突然想起设计院的前辈说过,真正厉害的工程师,不是能拆能建,是知道怎么“留”——留住老房子的魂,再给它装上新的骨头。
“那你觉得……我要是想接户内改造,该从哪入手?”林微问,语气里带了点请教的意味。
沈衡抬眼看她,目光落在她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上,顿了顿说:“先问他们,哪样东西是搬家时绝对不能扔的。”
林微愣住。
“老房子住久了,人跟东西是绑在一块儿的。”沈衡拿起她的笔记本,翻到某一页——上面记着三楼张奶奶说“厨房太小,想把煤炉扔了换燃气灶”,但后面又画了个小括号,写着“煤炉是老伴儿生前打的”。“你得先懂他们舍不得什么,才知道该怎么改。”
窗外的晚霞刚好漫进来,落在沈衡的侧脸,把他下颌线的弧度描得很柔和。林微突然觉得,这老楼里的光,好像比她刚来时,亮了些。
按沈衡说的法子,林微重新去走访居民,果然顺利多了。
三楼的张奶奶指着厨房角落那个黑黢黢的煤炉,眼眶发红:“这是老周退休那年给我打的,说比买的结实,烧了二十年了,烟囱都换了三个,他走了三年,我还天天擦呢。”